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快穿之行旅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家人都没出门。吃过早食,张二牛和张三牛去了隔壁大刘村请刘老大夫。

    除了最开始的时候是刘老大夫出诊,后面几次都是小刘大夫,这小刘大夫开的药真是苦,前几天张大牛“卧床”避不开,生生喝了五六天的苦汁子,胃口都喝倒了。

    好在能活动后,药都倒了,不然吃药都能把张大牛吃瘦。

    村里要是谁家要请大夫,都找刘老大夫。说实话,不是大家不信任小刘大夫,大概就是觉得大夫还是老的有经验,每次谁家请大夫都是首选刘老大夫,实在不行才请小刘大夫。

    今天,刘老大夫也是想让儿子小刘大夫出诊,但张二牛和张三牛硬磨着他,才把他请过来。

    诊脉的结果当然是好了,但是还得休养。这可不是元宝帮张大牛造的假,是本身张大牛的身体之前干活伤到了,需要养养。

    不过古代时候都是这样,年轻的时候都是耗着身体做活,等年纪稍大些就会有浑身的病,再有点什么意外的,所以古代的寿命都短,你看过了三十就是在往老年奔。

    等听到刘老大夫说是真好了,一家人才真放下心。可听到还需要休养的诊断,张大妹、张三牛以为的再不用下地的小心思也算是破灭了。

    付了几文钱的诊费,送走两个刘大夫后,张大牛就开始安排今天的事情。

    今天还是全家都要下地去,现在天还早,趁着太阳升起来之前的这段时间,赶紧先把种的一亩棉花收了,六个人一起收很快就行。

    然后给之前种的菜籽地除草,下午一起去大安山外围捡板栗球,挖山药蛋和野地瓜。

    昨天他们几个在后山上也挖到了一些,今天干脆一起去山上多挖点,这也算是粮食了。以前常去大安山外围挖的几个地方不是昨天挖回来的那种长棍状的山药,都是圆扁的山药蛋子,还有几处野地瓜窝。

    这野地瓜跟红薯不一样,红薯应该是海外传进来的,这种野地瓜也叫地瓜泡,有的是可食用的,里面跟水果一样,不可食用的是实心的。

    下午去挖的地方是张父以前在偏僻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后来又告诉了张大牛,算是张家的“传家宝”。

    毕竟农家谁没几个隐藏的秘密粮库呢,人多常去的地方就是手快有,手慢无。秘密粮库则只有自家人知道,不过要是被别人发现了,也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喽。

    听到大哥要带自己去自己的“秘密粮库”,几个人都很兴奋,这算是自己长大了被信任的表现。藏不住话的小孩子可不会被带去那种地方。

    当然其实这种“秘密粮库”都不算什么太隐秘的事,不然要是谁真仔细去搜寻,总会找到不少。算是农家人的一点小乐趣罢了。

    张大牛讲完今天的安排,开始安排后一段时间的事。

    张三牛从明天开始复课,早上出门把牛放到后山去吃草,上午不用下地了,下午还是照常。等到收晚稻的时候,再回来帮忙。

    听到这里,张三牛一阵惊喜,从明天开始,半天不用下地,那也很好了。

    张大牛看到张三牛明显惊喜的表情,心想,这下知道读书的轻松了吧,年后就把你送去镇上私塾,至少得给我考个秀才出来,别以为读书能多自在。张四牛年后也给我去念书,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没空学歪了。

    张二妹明天开始留在家里做饭干家务,张大妹要跟着下地,张四牛还是每天喂喂鸡,洗碗。

    听到没给自己额外安排事情,张大妹心里一阵沮丧,但张大牛后面的话又让她鼓足了劲,感觉下地都开心了。

    看着几个弟妹脸上的表情,张大牛漫不经心地说出自己明天带着张大妹、张四牛去镇上赶集的决定,家里也慢慢地要置办冬天要用的东西了。

    张大牛这次带着大妹去镇上,一个是带着她去买东西。这选东西啊砍价啊还是张大妹更强。自己记忆里,张大妹砍价的功力可不低;

    还有就是交待她趁着明天赶集,找熟人去打听打听给二牛说亲的那个姑娘,毕竟自己一个大男人去打听怎么都不合适。

    安排完后,各有喜色的几人精神饱满地开工了。

    张家全家齐齐整整地走在去地里的路上。

    “大牛,身子好些了吧。”这是隔壁李叔。

    “大牛,干活也要注意身体啊,别累着了。”这是虎子的娘陈婶子。

    ……

    “诶,我昨儿捞了半桶鱼,大牛,等会儿回去的时候,跟我去我家里拿啊。”王七爷爷的三儿子王寿招呼张大牛。

    “叔、婶子们,我都好多了。我下地不干重活,看看二牛他们干得怎么样,”张大牛一一回复,又跟王寿说,

    “那你等会儿也去我家里,家里的柿子熟了好多了,带回去给你家里吃吧。”

    “那可好,我家里宝儿正想吃点啥呢,干完活,我直接提着鱼去你那儿吧,顺便摘几个柿子给宝儿。”

    “那你干脆中午在我家吃吧,我中午就做你提溜来的鱼。”

    “好啊,早听大琪哥家大郎说你手艺好了,今天我可得尝尝。”

    “行行行,让你吃个够。”

    王寿的爹王七跟老村长一辈。

    王老村长的父辈几个生了七姊妹,除了女孩嫁出去了,王氏族里也就剩下了王大、王二、老村长王四、王六、王七这几个最高的辈分。

    王寿的爹是王七的第三个儿子,除他之外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个小妹,名字就按照“福禄寿喜宝”排的。

    小妹就是之前刘婶说过的给二牛结亲的那不太合适的,心气比较高的那家姑娘。

    王大爷爷和王二爷爷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老人,如今已经七十三岁和七十一岁了,四世同堂,是周边几个村,乃至镇上都是有名的福禄老人。

    王七伯有四子一女,有趣的是,跟王七伯相对的王六伯,他家则是四女一子。

    听村子里讲,王六伯和王七伯两人从小的时候就是“对头”,后来娶的媳妇也是同一个村同一家年纪相仿的姑娘。

    巧的是,这俩姑娘都条件各方面不错,两人也有些针锋相对的苗头。说亲时,就从四人的攀比变成了两家的比较。

    这比什么呢?

    从聘礼比到彩礼,再比新媳妇的嫁妆。后面又比谁家种的庄稼收成多,等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