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千金谋势最新章节!

    赵同把李复书引到了赵府门口:“承州没有建造专门的行辕,臣只好把自个儿的府邸临时充作行辕,还请殿下勿怪。”

    李复书看了看四周,赵府虽然不大,却闹中取静,环境清幽,笑道:“怪什么?我看这里好得很。”

    他说着话便率先进了赵府,赵同赶忙跟上去为他引路。

    赵同为李复书安排的院子叫三思堂,这是他今早接到赵学尔的通知后,赶忙让人收拾出来的。

    李复书一进三思堂,便对吴自远和卫亦君道:“你们都去休息吧,我与赵刺史说说话儿。”

    唐谨身为他的贴身侍卫,自然要随侍身旁。

    吴自远和卫亦君告退,卫亦君自然是回自己的家,赵同赶忙让管家赵立本带着吴自远去旁边的厢房休息。

    赵学尔也向李复书和赵同告退,带着如鱼和不为回了求安居。

    李复书进了屋子,随意打量了一下屋内的陈设。

    都是一些寻常的家具摆设,并没有什么十分贵重的物件儿,心中十分满意。

    心想赵同果然为官清廉,是个好官。

    今儿一早,赵学尔让不为快马回城,赵同才知道李复书到了承州。

    他本意是想布置些贵重器物,以供李复书使用,可惜时间实在来不及了,只好匆忙令人打扫了一番,然后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都摆了上来。

    因他年少时家道中落,着实吃了些苦头,即使后来做了承州刺史,仍然勤俭持家。

    所以即使是赵府最好的东西,在李复书眼里也实在平常得很。

    赵同没有想到,他歪打正着的又给李复书留下了个清廉爱民的好印象。

    李复书在主位上坐下,见赵同仍拘谨地站在那里,忙招呼他道:“赵刺史别站着了,坐着说话。”

    赵同赶紧推辞:“臣不敢,臣站着回话就好。”

    李复书起身拉着他一同坐下,笑道:“今日你是主,我是客,咱们好好儿说说话,不必拘束。”

    赵同再三推辞,才小心翼翼地坐到了李复书下首。

    李复书见赵同如此紧张,心想他既然有着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便与他聊些民生民情,让他放松放松:

    “我昨儿从西郊过来,路过田文乡,那里干旱......”

    赵同不知道赵学尔已经私下解决了田文乡干旱的问题,一听李复书提及田文乡,便以为是要指责他玩忽职守,顿时大惊失色。

    他赶忙辩解:“西郊的田文乡干旱,臣是知道的。只是臣谨记朝廷法度,征调劳役不误农时,这才耽搁了田文乡的水利工事。”

    “只待农忙结束,臣就征调田文乡的劳役疏通衡河河道,修建蓄水池,排涝抗旱,以利民生。”

    “好在田文乡干旱得并不严重,百姓们从长源江运水灌田,也能应付旱情。”

    赵同此时唯恐李复书责备他在其位不谋其政,十分后悔当初没有同意赵学尔的提议疏通衡河河道。

    李复书愕然:“赵刺史不知道?衡河昨日就已经疏通了,想必田文乡的百姓们今日已经在用衡河的水灌溉田地了。”

    水利工事等民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向来都是由官府征调百姓们服劳役时修建。

    既然是劳役,那便是义务做工,官府是不花钱的。

    即便雇人疏通衡河河道这件事情是荆仓县官府做的决定,但这样的事情在南唐史上从无前例。

    想必荆仓县的县令是向赵同报备过,并且得到了批准才敢行事的。

    所以李复书以为赵同必然是知道这件事情,并且同意了的。

    他昨日还因为这件事情,在卫亦君面前夸赞赵同体察民间疾苦,为百姓办实事,谁知赵同竟然对此毫不知情。

    再看赵同,却是很快反应过来,猜到是赵学尔背着他让人疏通了衡河河道。

    因为冯务本曾经向他汇报过此事,只是他当时害怕农忙时征调劳役有碍官声,才没有同意。

    他自觉洞悉了事情的原委,忙替赵学尔打圆场:“想来是荆仓县的县令擅自做的决定,没有上报给臣,因此臣并不知情。”

    “农忙时征调劳役,虽说不合法度,但此事终究是为了给百姓谋福利,还望殿下不要怪罪于他。”

    李复书心中疑惑:“为百姓做实事,我嘉奖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怪罪呢?”

    “只是听说疏通衡河河道并没有征调田文乡的劳役,而是官府出银子雇劳力疏通的,难道这件事情赵刺史也不知情?”

    南唐官府没有雇人修建民用基础设施的惯例,自然也就没有专项银子的预算。

    因此疏通衡河河道的银钱,只能先从其他的事项中挪用。

    而官银挪作他用,是必须要经过上级州府的批示才行的,不然若是被发现账目上少了银子,只怕会有贪污公款之嫌。

    这也是李复书以为赵同一定会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因。

    却不想如今衡河河道的疏通工事都已经结束了,赵同竟然还毫不知情。

    所以尽管赵同方才立时就打了圆场,李复书心中对衡河河道的疏通之事仍然生疑。

    此时赵同心中也极为气愤,没想到赵学尔竟然都没有知会他一声,就划走了州府的银子,真是越来越来胆大妄为了。

    究竟他是刺史还是赵学尔是刺史?

    其实赵同这次可是误会赵学尔了,赵学尔早就让如鱼与冯务本商议过此事。

    只不过冯务本觉得,南唐史上就没有官府出银子修建民用设施的先例。

    若是把这笔银钱借给了田文乡的百姓,他们能不能还得上还是一说。

    只怕将来朝廷也要责怪承州官府胡乱施恩,扰乱办事规程。

    他觉得这是赵学尔这个大户人家的女公子在异想天开,所以直接驳了回去,连赵同也没有汇报。

    后来赵学尔担心赵同会从中阻拦,便连着他与冯务本一起瞒了,这才让他误会了赵学尔。

    可赵同心里再怎么骂赵学尔,面上还得继续演下去:“是是是,是有这件事,近来事多臣一时忘了,请殿下责罚。”

    这样特殊的事情,州府一年能有几次,这也能忘?

    李复书将信将疑:“赵刺史为了百姓,费心劳力,政务繁忙,一时忘了也是有的。”

    “多谢殿下不罪之恩。”

    赵同以为自己蒙混过关,却不知道李复书已经开始怀疑他。

    明明他对衡河河道疏通之事毫不知情,李复书每每问及其中的细节,他却总是遮遮掩掩地打掩护。

    这让李复书不由得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如论如何,疏通衡河河道有利民生,他暂时也就不管这么多了。

    李复书在出使朔方的这几个月里,常常与卫亦君谈起赵同,询问他的事迹。

    而卫亦君因为第一次说起赵同时,把他夸得太好了,后来便只能凭借着对赵学尔的印象,把赵同修饰得越来越好。

    他想着回到承州以后,先与赵同通个气,谁知李复书回程的时候不但绕道来了承州,还在第一天见面的时候就拉着赵同单独说话。

    他不敢从中阻拦,想着李复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