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小货郎最新章节!

    第117章

    邑伊县乃至春安城,大部分商户都在震惊纪彬这次货单有多长。

    大家稍微合算一下,竟然有十五车东西,这些东西都被引娘安排送往兴华府。

    十五车啊,就算是邑伊县那种卖货极多的地方,现在一个月也才五车。不对,五车已经很多了,隔壁盘临县还是三车四车,那买卖已经算大生意了。

    这十五车的买卖,看着就吓人。

    也有人自我安慰,肯定是兴华府缺的东西太多,刚开始如此罢了,等到时间久了,你看那边还能不能进这么多货。

    而且他挣什十么钱啊,运费都那么贵。

    如果纪彬要卖高价卖的话,他家杂货店物美价廉的名声岂不是完了。要是按平价卖,怎么赚钱啊。

    在老温老薛他们带着两个地方车队缓缓去向兴华府的时候,又一匹快马赶来,给了老温一封信,让他秘密递给纪彬。

    这匹快马继续朝兴华府方向疾驰。

    这件事也就被老温跟他儿子知道,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老温本能道,这件事要瞒下来。

    不过如果是带信的话,为什么纪彬跟更信任他,而不是信任同乡的老薛啊。这个想法让老温心里非常舒畅。看来他老温还是跟纪彬关系最好的车夫!

    因为这个想法,老温对另一个车队还多有谦让,这让一群糙汉子们组成的车队竟然异常和谐。也是不错了。

    等车队缓缓驶入兴华府时。看门的侍卫人都看傻了。

    这么多货物,能收多少入城费啊!他又能吃多少回扣啊!

    而且看着赶过来的车夫们,都是他不认识。难道哪家肥羊又上赶着被宰?

    这些侍卫们摩拳擦掌,明显准备抠油水,就听背后传来一个温和磁性的声音。

    "劳烦了,这是我家车队。"

    纪彬身边的陈乙展开豁免令,上面有谈知府的签名跟印章,证明纪家的车队货物,不管进出城门,那都是不收费的。甚至人头费都不用出。

    这侍卫们傻眼了。怎么又来一张豁免令?

    要知道整个兴华府里,只有骆,金,李,谈,四家手里有这个东西。就连金家的附庸魏家,他们怎么都求不来啊。

    这纪家又是谁?

    也是纪彬太低调了,除了兴华府上层之外,也没人知道他做过什么。就算是杂货店那边,也不晓得杂货店姓纪,谁让他一直就拿杂货店来命名。

    侍卫们看着纪彬,就算是有豁免令,那你这么多东西,难道不该给兄弟们赏钱?以前各家都是如此。

    纪彬家就当没看到,他愿意给赏钱的时候自然就给了。如此胁迫要给,反而拉倒吧。

    这些人欲壑难平,一点点银子,只会撑大他们的胃口。

    他有钱吗?有啊。给这些人吗。

    做梦吧,就算他捐给路边乞丐,也不会给门口这些侍卫。

    当初春安城的侍卫们,就算是有出入城费的时候,也不会特外索取报酬,这就是区别。

    纪彬拿着豁免令,直接带着十五车东西停到他家铺子后面,这后面自然还是五六间仓库。估计这里会塞得满满当当,连货架也会没位置。谁让他买的东西多呢。

    纪彬在城门口愣头青的做派,让很多人心里疑惑。

    是不是他们太长时间没出门,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纪彬这种一点也不圆滑的人,到底是怎么在外面赚到钱的。

    难道外面真的像别人说的那般,其实是太平盛世,只有兴华府乱糟糟的?

    这个想法让骆家的家主骆金川叹气∶"但凡我们有个谭清那样的刺史知府,也不至于像现在这般。"

    骆家大公子也疑惑∶"爹,你不是说纪彬很圆滑吗?不仅给你棉花,还愿意低价给你?""原本以为是个聪明的,如今看他连打赏的银子都不愿意给城门口侍卫,这说不通啊。"

    别说骆家大公子不解了,就连骆金川也是不解的。

    当初他跟纪彬是交好,但也因为他觉得纪林聪明,还跟江南的几家公子交好。以为这人就算发展生意,也会去江南。

    怎么选来选去,到了兴华府?

    骆金川嘀咕∶"难道说,他低价给我棉花,不是因为聪明,不是因为审时度势想交好骆家,而是因为真的傻?"

    真的傻,所以愿意低价卖棉花,只要自己挣钱就行。

    真的傻,躲过棉花一劫,还收留在他家白吃白喝的人,这才发迹了。

    如果是邑伊县,春安城,乃至宿勤郡正在努力重建家园的周小公子,还是江南徐顾景三家,又或者汴京谢家,谈家,太子,知道这边的猜测。

    肯定会直接笑出声。他纪彬傻?

    他纪彬要是傻,世界上就没有聪明人了。

    可纪彬来兴华府之后,他们真的是这样想的啊。

    纪彬所做的所有事,可能在其他地方是正常的,但在兴华府不对劲啊。

    这不是傻是什么。

    金家反正恨得咬牙切齿∶"这样的人都能发财,真是老天不开眼,我等计谋这样多,却被他压了一头。"

    魏家在金家也在这样讲。是啊,凭什么这种人也能发财啊。就应该让他们这种聪明人发财的!

    至于李家?

    李家父子还在研究新船,他们家下人小厮跟李家一条心,自然不乱说话。船只才是最厉害的!别的都靠边站!

    最后的谈家,谈峰也有些摸不清纪彬是个什么人了,只对谈知府道∶"棉花没买回来之前,不要让他跑了,想做低价生意就做,稳住他。"

    反正棉花买到之前,纪彬绝对安全。放长线钓大鱼,才是谈峰的想法。

    纪彬听着柴力等人报上来的消息,摸清这几家人的心思。

    钓大鱼?

    他这个只吃鱼饵不咬钩的啊。

    他们身边的严庆云道∶"估计谁也想不到,能在兴华府做成买卖,靠的竟然是伪靠山。"

    现在的情况是,他们知道谈家为什么不动他们,也知道什么时候会动他们。就算如此,纪彬仍是靠着中间的空隙,开始自己的杂货买卖。

    杂货,这东西单看不起眼,但确实是百姓生活里非常重要的一环。普通杂货店,保证生活必需品。好一些的杂货店,提高生活品质。

    现在邑伊具那边处干提高品质的阶段,兴华府则是保证生活必需品。

    吊然目的不同.但杂货同样重要。

    这十五车东西虽然远远不够,可已经够很多人欣喜的了。

    纪彬这边也不卖关子,虽然利润确实不高,但数量多啊。再说了,纪林直不靠这个挣钱。

    他一边做生意,一边在搜集情报啊,甚至在等着邑伊县那边作坊繁荣起来。培养一个产业基地或许比直接提高价钱挣钱慢,可就跟当初的刺绣坊一样。

    如果他直接拿着图纸给别人绣,他家刺绣坊永远发展不起来。

    如今三四年过去,刺绣坊要技术有技术,要数量有数量,都是慢慢经营的。

    如今的买卖自然一样。

    再加上有了人来人往的杂货店,他们的消息简直灵通得不行。店里六个人,一边卖东西,一边跟大家聊天。

    从高门大户的管家婆子女使,再到最最普通的百姓,都会来这里卖东西。

    东西便宜,物件齐全,能不买吗。这消息,比茶馆的都灵通。

    纪彬再把这些事记下来,总有能用到的。

    纪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等着十五车东西卸完,车夫老温终于找到机会跟纪彬单独说话。他身边人来人往的,实在是太忙了。

    看着老温给的信,纪彬并不惊讶。

    信封上果然写着程,但信件很厚,应该还有其他人的信都在里面。

    整个兴华府送信使都在谈峰手中,也只有依靠这个机会送私人信件了。

    纪彬并未着急看,现在青天白日的人太多,还是安排车夫们先休息,他们回去的话,还要拉很多货物呢。

    总不能十五个空车回去吧,那也太亏了。

    纪彬扫眼看过去。

    车夫们有陈乙带着休息,其他四个人都在帮他整理货物。

    在汴京他们还是校尉什么的,如今到心甘情愿理货,毕竟在严庆云,乌革,江志,柴力眼中。纪彬已经不是普通货郎了。这人聪明得厉害!

    纪彬无奈,自然也挽起袖子开始干活,事情虽然多,一件件做也是可以的!

    他们杂货店虽然关着门,但不少人都在张望。

    想看看纪彬家是不是开始卖东西了,价格是不是还那样便宜。如果是的话,一定要喊着亲朋好友都来买!也有些想浑水摸鱼,多买很多东西然后倒卖的。

    可纪彬身边这些人,哪个不是见多识广,再说他们原本就是抱着打探消息的意思来卖东西,自然不会让他们得逞。

    反正外人看来,纪彬可真是个老老实实的生意人。若不是谈家护着,他怎么可能把生意做得这么顺利?

    别人眼中的老实人纪彬,在夜晚打开几封信。

    信件来源并不杂,只是送信的人有些不同。

    一封是程知县的,问他过得如何,兴华府那边局势可还稳得住,需要他这边做什么吗。然后又说,圣人命七名巡察使,巡访全国各地州府,宿勒郡这边的巡察使已经到任,最近在查宿勤郡,不日就会到无仙城,春安城。

    这位巡察使还负责兴华府,让他做好准备。

    纪彬并不惊讶全国都有巡察使的事。

    当初圣人那封召回谢阁老的密旨,就已经有些打草惊蛇,总不好直接派个巡察使到兴华府。那岂不是直接讲,你兴华府有问题,逼着你这边开始闹吗。

    现如今全国都有巡察使,那就不突出了。

    而且巡查一事本就正常,当年宿勤郡房知府在的时候,在离任前还特意抽取地方巡查,也是官员本职工作。

    可纪彬知道,这绝对是冲着兴华府来的。否则速度不会这样快。

    果然,打开谢阁老的信,这信上点明了,全国巡察使中,他们最重视兴华府这位。只是信里还有个特殊的内容。

    原本要来兴华府的,是位皇亲国戚,在谢家,谭家动手脚换人的时候,户部一个左中郎竟然也掺和到这件事里。

    算是众人齐心协力,让换掉皇亲国戚,而改成纪彬见过的人。

    还记得当年来宿勤郡查棉花一案的按察使吗,刑狱司出身,五十三岁,目如点漆,心细如发。上次差事做得好,今年的巡查也有他一份。原本他该去西北,只是被调换到这边。

    之前是按察使,如今是巡察使,而且直接查宿勤郡,兴华府两个地方。

    这位姓王的巡察使好像还跟谢阁老有些关系?

    纪彬知道,这是汴京那边在协助他。

    不能让他单打独斗啊,这下派个熟悉的人,还省了磨合的时间。也是那边想得细致了。

    但这封信里,还有一个重点。

    那就是原来要来的皇亲国戚,纪彬也有点印象,这位在棉花案的时候去过江南,绝对的圣人心腹。

    谢阁老为什么要换掉他。

    那个突然出现的户部左中郎又是什么情况?

    还是说谢阁老已经朝谈家其实是皇室弟子这种方向猜了?

    若是绝对的圣人心腹,又是皇亲国戚过来,难免有所怀疑。

    还不如让个大臣过来,大臣见谈知府眉眼跟圣人太子相似,也不会特别疑惑,只要不见到谈峰,那一切都好。

    若是皇亲国戚来,只怕是死路一条,人家说不定还是亲戚呢。

    可以说想得非常周到。

    谢阁老又问候几句,还说等事情了了,让他到汴京来。

    最后提了一嘴,他们纪家私塾的万秀才考上举人,如今在汴京学习,若是有空缺可能会做官,只是要任派到下面。

    谢阁老说得简单,但这真的成举人了啊?

    纪彬都能猜到,邑伊县那边有多热闹,这可是举人老爷。也是好事一桩了。

    当然也不用担心万秀才会见到谢阁老。

    先不说谢阁老什么身份,再说他现在还在家"闭门思过",圣人看到他伤痕累累,一路过来命都没了半条,当下也说不出什么苛责的话,只让他继续思过,无令不可外出。事情到这,谢阁老十几年前的讥讽祭文案,差不多已经过去了。

    不少人还在夸赞圣人恩德贤明,器宇不凡大度容人,实乃天下之主,众人典范云云。

    纪彬轻笑了下,继续看太子的信。

    太子这信里主要内容并不多,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他安心。

    比如,王巡察使心里已经明白他要查的方向,也知道纪彬的存在,手里还藏着半块兵符,必要时能调兵遣将。

    隔壁宿勤郡所有兵马,都能调动。

    然后又夸了几句,安慰几句。

    不得不说,这几封信,一封比一封有分量。

    还能调兵啊,太子真是人狠话不多。

    可纪彬真是受用。

    能调兵,还派个知道内情的过来。这事不成都不行。

    所以纪彬早就开始想怎么恢复兴华府民生,这不是瞎考虑啊,而是真的这样想的。

    这几封信再次被烧干净,全都记在他脑子里。

    得到这几封信,纪彬心里已经有数。切都在往好的发展。

    靠着他十五车货,总能知道很多事吧?明天就开始营业!开始卖东西!

    另一边,还在宿勤郡的王巡察使根本睡不着,他也算经过很多事。但如今这件,还是有些棘手。

    特别是太子暗示,不要太在意谈知府的相貌,,越是这样说,他越不安?

    再说兴华府那边情况确实复杂,各个家族势力盘综复杂,到底要怎么才能查清真相。虽然人还没到可王巡察已经看出来那边有多严峻。

    走私商品买卖人口。甚至还有盐奴。

    这在哪都是重罪,可在兴华府却很正常。甚至还可能勾结外贼,对南军国边域有危险。

    如果说边陲之地会有这种事也能理解,可兴华府不一样。它之前在汴京的印象,只有一个字,穷。很穷,很听话,根本没人在意的一个地方。

    到底为什么能包裹得那么好,这也是个问题。定然是朝中一直有人包庇。

    在他离开汴京时,那边已经有所动作,一定会找出兴华府在汴京的人脉。

    只是那边动作不能太快,否则会影响兴华府的事。

    可那些人在朝中一天,南军国的危险就多一分。

    王巡察闭上眼,心里已经在理千丝万缕的消息,可惜兴华府太复杂,必须到了地方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是这调查,肯定非常艰难。

    王巡察已经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至于里面的纪彬?

    也是个聪明点的普通百姓,太子并未说太多这人的事,可王巡察却觉得可能纪彬会给他惊喜?

    第二日,七月六日,兴华府杂货店分店再次开业。

    这次的商品种类更加齐全,备货也更多,早早打开店门让人过来买东西。

    只是买东西的人必须排队,否则就会被"请"出去。不得不说,在兴华府用暴力手段,就是好啊。

    队伍排成两队,要什么就有人给他们拿。若是想要自己逛?

    那不可能,至少要等人少了再说。

    就算是要排队,来的人还是很多,谁让纪彬这里物美价廉呢。

    而金家也好,魏家也好,眉头紧皱,虽然以前这些杂货生意,只是在魏家二夫人手中,他们也没怎么在意。

    可钱被其他人赚走还是不爽啊。

    特别是突如其来的纪彬,总觉得这人不安好心。全兴华府都卖高价,就他卖的低?傻子一样。

    但他们并未动手,甚至让身边的人也别动手。

    如今已经七月了,等到七月底棉花收获,八月中旬他们收到邑伊县的棉花。到时候就是纪彬的死期。

    就算是不死,也要把这些挣得钱给吐出来。

    金家暗暗放出话去,让纪彬卖东西,让他赚钱。赚到最后,都进他家口袋。当然还有谈家口袋。

    不过是给他们两家做嫁衣而已。

    这个消息自然不会被纪彬知道,谁让纪彬只是个纯良的小货郎。

    但听到柴力说这话之后,纪彬笑了笑。

    棉花收完就是他的死期?那赶在棉花之前让他们完蛋不就行了吗。

    纪彬可不慌张,甚至有点想笑。

    另外的李家不知道这件事,骆家却是听说了,骆家主骆金川最后忍不住,请纪彬上门吃酒。目的就是提醒他,在兴华府不要太张扬,在这边赚钱,最好是分给周围人一点。当然不是给他而是给那些人。

    他们骆家的买卖也是如此,你势力越大,分给他们的就越少,势力越小,分过去的就越多。

    这种暗示纪彬自然听懂了,但故作惊讶∶"怎么可能,我已经给谈知府送过礼了,不会再要吧,时间隔了这么短。"

    等这话出口,骆金川深深看他一眼。

    自己怎么会觉得他很聪明,只能说太实诚,实诚得让人无奈。这种货郎在兴华府是待不下去的。

    甚至自己曾经也是这么以为,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