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小货郎最新章节!

    第88章

    信里确实是八卦,但里面的内容也很重要。

    不管是周家对周小公子态度变化,还是他家庶长子把棉花卖出高价。全都透着异常。

    反正现在决定已经做下,原本要八月二十出发的船只,如今想要提前一个月,这件事骤然紧张起来。

    在纪彬拜托知县捕快的催促下,刚过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左右,邑伊县各家各户陆陆续续都把棉花收上来。

    毕竟纪彬放出的话是,他们要快点运到江南,说不定能卖个好价格。

    好价格?

    这样一说,谁动作不快了?

    纪彬放出这样的消息,不仅是迷惑百姓,让他们去棉籽的速度更快,也是告诉周围县城的人,他们跑得迅速,不是不想跟你们一个价,而是想快点卖出!

    不过今年的中元节,纪彬总觉得信佛的人越来越多,估计也是手里有钱了,儒释道三家各有供奉。之前端午还有人喊引娘一起去烧香,引娘倒是拒绝了,只说家里有事。但中元节毕竟要给过往亲人烧纸钱,这次纪彬引娘倒是去了。

    远远看着还有大和尚在人群里讲经文,看见纪彬的时候还微微点头,显然是认识的他的。

    看来只有手里有钱了,这精神生活才能丰富起来?

    纪彬笑笑,烧完纸钱之后,继续收棉。

    整个邑伊县差不多一百四十万斤棉花,再加上自己的三万一千斤,差不多都已经到齐了。按照之前的惯例,纪彬留下了三千斤,詹明见此,也让他帮忙保存三千斤。

    现在的詹明大概处于,我也不知道你做这个有什么用,但你既然做了,我就要跟你一样的状态。纪彬也是哭笑不得,他只是比较有忧患意识而已。

    但也因为这事,纪彬推迟了去春安城送货的时间,荆高庄那边也在等着,他们刚买了纪彬家的棉花,只花了一千五百文就能买一两,这么便宜的价格,等等纪彬也没什么。

    等詹明准备好行装出发的时候,还从春安城雇了不少马车过来,一百多万斤的棉花,看着浩浩荡荡。

    单单运输都要走好几趟,还要给纪彬他们留几辆车,不然都雇不到牛车了!

    毕竟大家是一起挣钱,就怕詹明有什么想法。

    詹明笑∶"咱们手里的银钱已经够花很久的了,宁愿少赚点,也不能平白遇到危险。""再说,你的判断一向准确。"

    虽然去年算错了汴京棉的价格,但詹明也知道这不是纪彬的错,只是有人在故意抬价而已。宁愿少赚点钱,也要平安。这才是最要紧的。

    眼看一个春安城的新刺史,随便一道命令,就能折腾得来来回回打车交钱,更不要说太子有意整治。

    若是听别人说,可能还当个笑话听,真落自己头上了,那估计就是不能承受之重。

    可那时候哭爹喊良,也就没用了。

    詹明拍拍纪彬肩膀,笑着道∶"你们夫妻俩快回去吧,我到了松江府就给你们写信,放心。"

    不过纪彬忽然想到什么,开口道∶"若是在松江府还有时间,你帮忙问问附近有没有研究纺棉机的,那地方对布料农桑一块研究甚广,说不定有新奇的棉花机,若能带过来,对我们本地棉花是好事。"

    这也是纪彬突然想起来的,但詹明明显记在心上。

    送走詹明他们,不出意外的话,再有十天,也就是八月一号就会出发,从邑伊县到无仙城路上时间,再到货物装船,然后立刻出发。

    时间是差不多的。

    今年出发得匆忙,去年送过去的山货怪石都没准备,不过相对棉花的钱来说,那都不算什么了。

    按照詹明所讲,还是去年那条金狮子小船,照样是卢火长,也就是卢船长。

    也有往来的商船队伍,今年的队伍稍微小点,但安全没问题,估计是纪彬詹明他们去年送那个富商棉花的事传开了,所以今年找大商队的时候,还比较好找。

    护卫倒是换人了,但还是有经验的。

    詹明跟他随行小厮振生一起坐船离开,这趟也是没问题的。

    到了松江府,也不用住酒楼,甚至仓库都不用租,扬州徐家还是把他们在松江府的无香宅腾出来,供詹明使用。

    所以这一趟下来,约莫是没问题的,只要詹明按照纪彬的讲,快快将棉价抛售就行。说起来焦十一焦十五今年没有跟船,焦家主让他们安心待在纪彬这里,不要乱跑,写书要紧。

    等这些事做完,纪滦村空了大半,毕竟以前那么多棉花都堆在客舍里面,塞得满满当当。不少人都说,纪彬盖了那么多房子,还是不够用啊,怪不得还在盖大宅子。

    现在棉花都运走,这里自然空荡不少。但詹明是走了,纪彬跟引娘也要出发。

    这次出发,则是带着酿酒坊的酒,还有刺绣坊的刺绣去春安城。

    可除了必须要经过春安城的货物之外,其他能走其他路线的,都已经走其他路线了。

    反正把老薛忙得够呛,大家都以为纪彬以后不需要那么多大车了!可现在依旧很忙啊!

    不过他总算协调出来几辆车,甚至把隔壁县的同行也拉过来,这才勉强够用。不然又是运棉花,又是运各种酒,谁扛得住啊。

    倒是荆高庄那边不用他们,荆高庄有自己运货的牛车,一向不雇其他人的,毕竟里面都布匹,要谨慎些。

    而且送布匹这种东西,只要一两辆大车也就够了。

    就在七月二十五,纪彬他们要出发前往春安城的时候,忽然接到从宿勤郡来的两份信。

    从宿勤郡来的,那自然只有周家来信了。

    焦十一焦十五也凑过来看了看,虽说现在的种棉跟他们关系不大,可也好奇今年的棉价到底如

    哼

    只是周家庶长子的这封信并未说明价格,只是邀请纪彬代表邑伊县去宿勤郡商讨棉价。这封信一看就是群发,估计是人物名字改改,就发到宿勤郡下面个个种棉大户家中。纪彬今年自然不算种棉多的人,但因为是去年的头一批,所以也收到信。

    还是跟去年一样,以周家为主导,召集宿勤郡各位棉商去定价。

    纪彬把这封信放下,开始拆第二封,方才那封是周家庶长子的,第二封信封落空则是周小公子。说起来,纪彬好像是六月初就送了信?如今到七月底才回。

    这也是纪彬疑惑的原因,更是纪彬猜测周家庶长子代表周家跟禹王合作的原因。只有这样,周小公子才不能掌权。

    等纪彬拆开信,这份疑惑就扩大了。

    心里面只装了一张白纸,这纸张纹理稍糙,好像跟普通纸张没什么不同。

    旁边的焦十一焦十五奇怪道∶"这是做什么?为什么不回信,塞了张白纸?"

    要是不想回信,那就不要回,塞白纸是做什么。

    纪彬摩挲下纸张,仔细看了看,只见这纸纹路为横向,心里似乎明白什么。

    为了确定心中猜测,纪彬请焦十一焦十五取一些他们从汴京带来的纸,又看了看引娘平日用的纸张。

    这么一对比就确定了。这信封里面装了一张北纸。

    北方纸张纹路为横,纸张厚些,南方纸张纹路大多为竖纹。

    这也是最明显的区别,但南纸书写会比北纸流利,像周小公子特意寻张北纸放到信封里。不会只是巧合吧?

    而汴京,对比宿勤郡而言,不就是在北边吗。

    纪彬微晒,想那么多干什么,反正他家棉价已经运出去了,定价跟他已经无关了啊。一会给周家庶长子写信说明情况即可。

    至于周小公子。

    纪彬原本打不算管此事,但周小公子既是拖延送信时间,又是寄个饱含深意的北纸过来,若自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似乎有背良心。

    周小公子这边的回信,纪彬则是说,他家棉花已经提前卖出去了,不知道定价的事,所以很抱歉不能赶过去。

    这些话跟周家庶长子的回信一样。

    然后又道,为表歉意,邀请周小公子来邑伊县游玩,他必当作陪。

    就看周小公子来不来了,来的话,那自然有话同他讲。

    这些信回完,纪彬算是松口气。

    其实周家的信算是隐隐证实他的猜想,具体的还要等周小公子来一趟再说。

    棉花的事算是到此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是卖钱,自有詹明负责,他只要操心好自家的作坊就行。

    不对,还要收麦子,现在麦子也收得差不多了。

    估计等他和引娘从春安城回来,就能全都收完,不得不说,古代种麦子是真的很辛苦。所以纪彬给纪老爹他们付钱的时候也不心疼。

    纪彬跟引娘去春安城,刺绣坊就由李裁缝负责,自家则拜托宣老爹看管,包达喂喂狼大狼二他们也就能出发了。

    不得不说,一天天的,是真的很忙啊。好在这些忙碌是有结果的。

    等荆高庄的车队跟纪彬这边车队碰头,他们一起去春安城。主要看看,如今的出入城收费,到底是怎么收的。

    荆高庄那边荆姐也只带了个年轻女子,应该是家中侄女辈,还有荆姐的两个堂哥。不过看着都以荆姐为首,都很恭敬。

    在古代对自家堂妹恭恭敬敬,可见荆高庄的传统就没那么轻视女子。

    纪彬这边带着引娘,还有柴力陈乙两人。

    他们四个皆是骑马,毕竟家里五匹马呢!也是最近事多,马儿基本都没闲着,不然整天挤到一个驴棚里,估计马儿们都要抑郁。

    现在跑出来也跟撒欢一样。

    其中引娘的马儿最温顺,毕竟是跟着引娘一起长大,跟主人很亲近。

    三天后,终于到春安城门口。

    以前进出春安城的时候需要排队,但进出都很快,毕竟只用检查每个人的身份通牒。现在出入城则是分别分了两边,一边是行人,一边是车马。入城每人交两文钱的入城费,出城则不用。

    车马这边则是看货物收费,门口不仅有检查通牒的兵士,还有三个估算价格的小吏。毕竟每车货物都有大概的金额重量,就按这个给。

    每个交钱的货商都是苦不堪言,利润多的还好些,利润不多的,哪个不是愁眉苦脸。

    约莫排了半个时辰的队,终于到纪彬这里。

    其中一个小吏看着纪彬车上的酒,顿时喜笑颜开∶"你家货物价值几何?重量多少?"

    纪彬也不废话,把早就准备好的纸张递过去。上面写清了货物的价格重量。

    全都是必须经过春安城的,其中黄米酒两千斤,一斤已经降到一百文。黄桂稠酒七千斤,一斤二百文。酸果酒二十万斤,一斤十五文。

    看到这些酒的名字,小吏立刻明白眼前这个是谁,不过他开口就道∶"二十万斤?我怎么买个月都要拉过来六十万斤的酒?这个月生意不好吗。"

    果然,这些人早就把春安城哪里能赚钱摸透了。

    纪彬笑∶"是的,生意不大好,只有二十万斤。"

    毕竟要买到无仙城的十五万,已经换路线了,再有其他县城也不从春安城拿走,而是改道直接去邑伊县杂货店拿,这些数量也有十几万,再把宿勤郡订酒数量去掉。

    这可不就是只剩一点点了。

    以前都在春安城交易,是因为这里方便。现在不方便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小吏表情遗憾,但还是开始算钱。

    这些货物一共价值两千三百两,也就是要收入城费一百一十五两银子。不仅有这些钱,还有车队上每个人两文钱的入城费。

    这个价格一出,周围人都对纪彬投来同情的目光。一个月就要损失一百一十五两?这对多少人来说都是巨款啊。

    他们家一个月就要给这么多,那以后呢?看着他就觉得心疼。

    纪彬早就算过这笔账,并不迟疑,直接交钱。小吏都被纪彬的利落惊呆了。

    最近刚开始收费,多少人都是磨磨唧唧不肯给,有些十几文钱都要讨价还价,所以进城速度越来越慢,但这人也太爽快了吧。

    不愧是榜上有名的富户。

    是的,他们这些收出入城费的小吏手中,是有个排行榜的,谁家钱多,那都心里有数。之前有人把纪彬家刺绣坊跟酿酒坊列出来的时候,他还不信。现在是真信了。

    等等,他家既有酿酒坊,还有个刺绣坊?

    眼看门口兵士就要放行,小吏立刻拦住∶"不对,你们车后面的箱子里是什么?莫不是私带了货物?想要瞒着我们偷偷进城?"

    他指的箱子,自然就是专门放刺绣的箱子。

    提到这个之后,后面荆高庄的车队也紧张起来。

    对他们来说,此行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了,若是刺绣可以不用交入城费用,那他们织布坊自然也不用交。

    就在荆高庄的人紧张的时候,纪彬笑着道∶"里面不过是一些刺绣,按照南军国律例及圣人发下来的文书,农桑一类不收税费。"

    说着,纪彬把其中一个刺绣箱子打开,最上面恭敬地放着一块绸缎,这绸缎柔软光滑,一看就是难得的好料子。

    绸缎打开,里面则是一封老旧的文书,是永义五年下发,也就是十二年前的文书。还是纪彬托王知县在县衙文书里找出来,秘密给他的。

    这文书是从汴京发出,盖着皇上的玉玺,下发到南军国各地,十二年前很多地方都有张贴,但不认真保存,还真找不到。

    毕竟时间确实久了。

    纪彬还特意在众人面前用帕子擦了擦手,这才轻巧打开,让众人看着文书上的字迹跟印章。多亏皇家文书的纸张不同,这么久了,上面的自己还是清晰可见,纸张也是完好无损。

    纪彬又道∶"承蒙圣人隆恩,让我等农户可以以农桑安身立命,南军国有这样的圣人,是等草民之福。"

    这话声音高昂,饱含感激,一时间噎得小吏说不出话。

    他能怎么说。

    能讲你必须交刺绣的入城费吗?

    若是这么一说,先把他拿下的,肯定是周围的兵士。冒犯圣人的结果,谁不知晓?

    连谢阁老都不能免罪,何况他们这些不入流的小官?

    眼前这人,怎么那么会扯皮?但这话说得又挑不出毛病啊。

    纪彬让众人看完文书,又把圣人的文书认真收起来交给引娘,引娘也是小心翼翼,外人一看就知道,他们夫妻俩个都对圣人恭敬得很。

    等收好文书,纪彬才道∶"无论是刺绣织布,还是粮食米面,又或者瓜果鲜蔬,野果浆果,都是农桑。圣人特意免除我等其中税费,实在是隆恩厚重,倒不是故意欺瞒诸位。"

    纪彬这边说着,后面队伍不少人都在狂喜。

    等等!

    他们带到春安城卖的蔬菜,也是农产品啊!也不用交入城费吧?!还有来卖鸡鸭的,甚至卖鱼虾的,全都在算账。

    纪彬没想到后面竟然有些轰动,都是因为他这份文书的出现。

    不过想想也是,农家人能有什么真正的货物,全都是自家种的自家养的,利润薄不说,这跟商业都扯不上关系。

    规模都达不到商业的标准。

    那小吏已经蒙了,正好赶上来换值的人,一听这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若是强行收,那就是跟圣人作对。这谁担当得起。

    不收的话,这一排的农桑产品,岂不是都不能收?

    先前的小吏忍不住道∶"我原以为你是个愿意乖乖付钱的,没想到也在偷偷藏东西,这样是会被罚款的!"

    毕竟给酒钱的时候,纪彬掏得可太利落了,半点还价都没有。

    到了刺绣这,也不跟他起争执,甚至还是客客气气的,让他连个发作的由头都找不到。但把圣人搬出来,这就可以了啊!还起什么争执!

    城门口的队伍都看向这几个小吏,只等着他们商量出结果,陈乙则在队伍后面起哄∶"快点吧,已经耽误好久了。"

    "以前进城都没这么慢。"

    陈乙这么一开口,后面不少人都开始问。"对啊,圣人都说不收钱,你们要违背圣人吗?""让我们进城吧,不然一天又耽搁了。"

    这些话越说越多,还没等来春安城现在主管税收的主簿,小吏们就只好放行。让他们快快通过。

    毕竟那么多人真在城门口闹起来,他们担当不起。

    不过纪彬他们车队离开,后面的就是荆高庄车队。

    这上面都是绫罗绸缎,还有各种蚕丝,价值不比纪彬他们车上的东西便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