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小货郎最新章节!

    第82章

    无数势力还在兴华府多番搅动,只想找到被"随便"救出来的谢阁老。

    纪彬此时却已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宅子上。

    说到建宅子,这并非简单的事,放在现代也是让人劳心劳神的,旁的不说,装修都能让人头疼,刷什么粉,做什么装饰,搞什么风格,全都很费神的。

    更不要说他家这是要从打地基开始,一点点地凭空拔地而起一处宅子。

    当初建如今这处小房子的时候,纪彬并未怎么管,毕竟房子小,而且那时候只想着能过去那个冬天,什十么材料只挑便宜的来。

    若不是宣老爹私下补贴,就凭他们手里那点钱,估计完成的质量更差。

    如今却不同,小房子可以当临时住所,宅子建成,那家里的基业就是真的立住了。处处都要仔细。

    从三月十六开工,纪彬几乎日日都被喊去,旁的不说,厅堂的梁柱总要自己选吧。像前厅里面,基本是不设大门的,而是在门口立两根高大梁柱。

    可这梁柱也要定做,还是从春安城来的师傅才有这种收益,好在可以在邑伊县当地买高大树木雕但这银钱想想就知道多贵。

    梁柱却又是前厅的门面,也算是宅子的门面定然要气派些。反正引娘手里的银钱跟流水般往外走。

    也因为这件事,整个纪滦村都知道了,他家原来是娘子管账。

    不对,原来是娘子管钱,纪彬自己都说,他身上可能连二百两银子都没有。若是旁人讲这些话,可能是在炫耀,但这是纪彬啊。随便一个月都能赚兼几干两银子的纪彬。

    花钱了还要找娘子要,偏偏谁都不敢笑话,毕竟人家纪彬做事光明正大,也没想把这事隐瞒啊。

    可你要是想问他家借钱,那纪彬就把事情揽过去,然后一口回绝。

    也不是全都回绝,谁家要有个头疼脑热,小孩疾病,只要你认识纪彬,那他立刻会请医研药,而且不用你还钱。

    要是想拿钱胡吃海塞吃喝嫖赌?

    那就看看柴力陈乙答不答应,旁的不说,就陈乙那套拳法,已经学得柴力五分像,再加上他天生大力,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也有人讲,那就不能扁他吗?骗纪彬?这是谁在做梦?

    随随便便一个人到他面前,都能看他瞬间看穿心思。

    纪林彬都不知道外面传成什么样了,他确实会帮忙给人看病,毕竟古代医疗条件这样差,随便个风寒都能要人命。

    他不是个见死不救的人,再说对他来讲,确实是举手之劳。真让他死在他面前,他做不到。

    纪彬又看了几种砖瓦,忍不住问引娘∶"你看出区别了吗?"

    引娘仔细端详片刻∶"这个好像更青一点,另一个更细腻。

    纪彬深吸口气,又看了看,还是没看出区别,是不是他眼睛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哪个好看?

    引娘托腮∶"都不好看,被你第一个否决的好看。"

    等纪彬抬头看左先生跟过来兜售砖瓦的人,只见他们两个都在憋笑。

    左先生道∶"被您否决的那个,应当是最贵的,现在最新做出来的,颜色调制得特别好。"

    可是他根本看不出其中颜色差别啊。

    纪彬扶额∶"还是引娘来吧,你喜欢什么就挑什么。"

    因为他这里要建宅子,附近十里八乡不少烧砖瓦都过来推荐,除了特大的石料之外,都有专门的人过来售卖。

    不仅是邑伊县里,就连春安城不少铺子都来兜售。毕竟这生意做成了,那可是大买卖。

    所以纪林直接陷入选择困难症,还好有引娘在,她对颜色形式特别敏感,很快就能选出跟他家宅子设计图相符的材料。

    左先生看着引娘的眼神,就差直接收她当徒弟了,直夸引娘比他家学徒们都有天分。因为引娘平日也跟宣老爹看过简单的图纸,竟然还算有点基础的。再加上她算术极好,说是有天分,那也不为过。

    宅子的事众人都在帮忙,毕竟刚开始建,纪彬也是跟着转。

    这边忙得厉害,那边油菜地也该收了,本就是为了不空着地才种的油菜,现在收下来之后,也该翻翻土地准备种棉花。

    他家的去年的棉花籽一共收下来八万斤,全都存在租来的仓库里。

    纪老爹知道这东西金贵,时时照看,还置了高高的架子放在箱子里用油蜡封好,防止潮湿。如今拿出来,按照焦家人给的方法,提前拿出来翻晒四五日,等到真正要种的时候还要泡发种子,让它更好发芽。

    晾晒结束,也还有七万五千斤。

    要知道去年四百亩棉花地,也就用了一千斤的棉花种子,今年手里有这样多的种子,田地还是四百亩,自己用不说,还能卖出去,更有无数人争相购买。

    即使按照去年一斤棉花种一百八十文的价格,那也是有人买的。

    毕竟外面买更贵不说,还可能买到假的,去年那黄家就不是这么被骗的,到现在还是一蹶不振。他家的田地也荒废着,今年应该是打算种麦子了。来纪彬这买,肯定能买到真的啊。

    但纪彬一直没松口卖种子,主要是卖了种子,还有人要问技术。可这技术,却是焦家的。

    还要等焦家人来了再讲。

    估计是焦家人知道他心里念叨了,三月底书信就寄过来。

    这信上的笔迹是焦十五的,他说自己跟焦十一已经到了宿勤郡,还是去年四月中旬的时间去邑伊县,提前告知纪彬,让纪彬备好酒菜,还有纪林家的马球场,他已经想很久了。

    之前在汴京的时候,那马球场只有贵人们用,他也不敢试试,如今一定要撒开了玩。至于其他事,等他们见面了再讲,他们会争取提前来纪彬这里。

    他们两个明显生在周家心在纪家。刚到周家就想过来了。

    纪彬笑着看完,立刻回信,信上自然表达了欢迎,又问了周围人想买他家棉花种子,能不能卖还有简单的技术指导能不能教。

    而且还说明了,让他们说真心话即可,不用看在他的面子上改主意。

    其实纪彬大概知道焦家肯定会教,因为在写种棉的书的时候,棉花在南军国遍地开花就已经阻挡不了。

    更不要说焦家主已经有意传播出去。可问还是问的,要尊重焦家人的想法。

    不过当初各家买田一样,就算不为种棉花,大家也是要买田的,纪彬也提前提醒过,让他们做好种不成棉花的准备。

    还好各家买的都是荒田,就算种不成也不碍什么事,众人见过黄家的前车之鉴,心里都是有数的。

    纪彬回了焦家的信,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月份才从汴京到家中,如今三月底了,就已经发生了这么多事。

    距离他传信到春安城,已经有小半个月的时间,春安城的车夫老温过来拉东西的时候还给他带消息,说平喜楼掌柜也不知道平老板在哪,只知道老板很安全,玩得很开心。

    但具体的位置,是从来不跟他讲的,而且地方随时会变,实在联系不到。

    玩得很开心?明明是找人找得很苦恼吧!

    但凡现在有个电话,有个传呼机也行,他也能联系到平老板?

    纪彬刚想起平老板,注意力就被转移走了,那就是他家院墙的大块石料已经到了。

    这石料极重,要两三个壮汉才能搬起一块,他们石料坊有牛车,一次都只能拉个四五块,那车痕极深,纪林都怕把自己路压坏。

    可是他家需要的石料,都要上千块,毕竟那么大的院子。

    单单看图纸的时候,还没发现,等石料陆陆续续搬过来,纪彬更加深切知道,他要建造的宅子到底会有多牢固。

    这边拉着石料,那边打着地基,不仅如此,还有地窖也要忙。左先生简直想分成两个人,毕竟他从未见过干活这么利落的人。毕竟是宣老爹带过来的,做事自然不磨工夫。

    最重要的是,纪彬给的伙食不错,各个吃得很饱,做事当然利落。

    这跟之前的事也有联系,纪彬当初修作坊的时候,工钱给的足,饭吃的好,有些人却想偷懒。这种人被纪彬辞退,以后不管他这边什么活,那都不给做。不仅是修桥修房子不给做,作坊的活也不用想。

    当然了,还有人是想在纪林这显现才能,然后就跟陈乙一样跟随纪东家。这可是大家都梦寐以求的事。

    以前那陈乙没跟着纪东家的时候,家里都穷啊。

    跟着纪东家之后,家里瞬间富裕起来,大家都看在眼里的好吗。

    左先生不知道这事,他只夸邑伊县本地人勤劳,让人刮目相看。这话一说,让本地人更是不好意思,干活肯定更卖力了。于是就有了工作进度赶得飞快的场景。这是好事啊。

    左先生又是极有经验的,这才能协调得过来。

    他们在这里做事,燕芷游则要回春安城一趟,她出来也有段日子了,春安城也有事情要忙,她现在打理一家香阁,虽说在里面都是熟客,她也要回去招待各家小姐们的。

    在纪滦村这段时间,燕芷游跟柴力互相了解得更深,说起来他们认识也有一两年了,相处下来都是好脾气的人。

    只是到现在柴力还有些不敢置信,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娶到燕姑娘这么漂亮温柔的女子。-切都跟做梦般不真实。

    等到燕芷游回春安城,柴力就跟纪彬告假,准备回柴家一趟,跟柴伯母提这件事。

    不过估计那边也得到些消息,毕竟这段时日,柴力并未隐瞒自己的心思。想必这件婚事也是水到渠成。

    这种假纪彬自然放人,还让柴力多回家住几天,商量好再说,他这边也没什么事。毕竟现在不管哪边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顶多是收油菜花的时候需要人手,这种事雇农人们来就行了。

    纪滦村如今的热闹已经成了常态,刺绣坊的女子们几乎都是来自周边村落的,在纪滦村的路修了之后,来这里更方便了。

    酿酒坊也有十几个外乡人,基本上每日都过来,甚至把他家小孩们也带来了,都在私塾读书,毕竟作为酿酒坊的伙计,读书还便宜啊。

    而且读书确实是有好处的,大家都看在眼里。

    建宅子那边的热闹就更不用提,如今已经有四五十个人一起做事,再加上来来回回送材料的,每日纪滦村来来回回都有一百多人,这对一个小村子来说,已经是顶热闹的了。

    更不用说到收四百亩油菜的时候,纪老爹这边又雇了不少农人过来帮忙,全是周边村子的。听到纪彬他家招人做事,都是排着队过来。

    四百亩的田地,想要赶紧收获结束,然后再翻翻土地等着种棉花,肯定要雇人。于是纪滦村一天来来回回的,竟然有两百多号人。比不过节的邑伊县有时候都要热闹。

    不少人都说,纪滦村已经比荆高庄还要热闹了,主要是荆高庄养蚕,织布,都是自己庄子上的人在做,基本上不雇外乡人帮忙,人家自己忙得过来。

    倒是纪滦村的活太多了,不少勤快的人,都想搬到纪滦村定居了,在这里的话,农忙的时候种地,农闲的时候找个活干。

    这日子过得都有盼头。

    帮着纪彬家收油菜花的人,收完之后,继续雇他们翻土地,不仅是油菜花的四百亩,还有新买下的五百亩荒地,两块地是挨着的,只是种的东西不一样。

    前四百亩继续种棉花,后五百亩则种小麦。

    好在这地方离水源近,不管种什么,都可以自己调节土壤干湿。

    九百亩地的农活一起做,全村人都雇来也不够用啊,再说村里人还有自己买的荒地要开耕。也只有请周围的人帮忙了。

    纪彬基本上宅子跟田地两个方向跑,而且宅子在南边,田地在北边,为了省力他干脆骑马来回。他是方便了,把村里人馋得不行,有马可真好啊!来回都不用走路了!

    等今年他们挣够钱了,也要买一匹!当然了不少买马,买牛或者驴也都行。马儿买不起,总能买点便宜的话。以后他们出门的时候,也不用走路了!

    日子过得飞快,纪彬原以为焦十一他们会在四月十五来纪滦村。谁知道在四月初九那天,就听到牛车的声音。纪彬往外一看,就见焦十一跟焦十五过来了。

    竟然不是周家人送他们过来?

    要知道去年的时候,还是宿勤郡周家派人接送,还有护卫在身边,唯恐种棉的事被旁人学了。

    今年怎么是自己雇的牛车?

    纪彬先把钱给付了,然后让人带着车夫先去客舍休息,自己则带着焦十一焦十五到自己家中。正好柴力不在,他俩可以睡客房里面。

    纪彬问道∶"今年怎么来的这样早?周家人没送你们吗?"

    焦十一摇头,他去年就在宿勤郡做事,当时除了周家之外,还有四家种棉的,一共赚了九于两银子。

    今年情况有变,只有周家跟纪彬在请他们,其他人家估计是嫌他收费贵?又或者把手艺学到了,所以干脆不找师傅带,都准备自己种棉。

    毕竟说是新东西,但种田这种东西,找个老农在旁边学个一年,基本上都掌握了。现在让纪老爹自己种,那也是没问题的。各家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

    就连周家看人也看得不紧了,今年倒是直接给了焦十一九千两银子,不跟去年那样抠抠索索,这是真的赚到钱。

    给了钱之后,焦十一自然去田地里转转,发现周家确实把技术学得很好,需要指点的地方也不多。

    所以跟周家商量,他带着焦十五提前离开。

    这离开,肯定是到纪彬家里。

    要是在去年,周家肯定不放人,可今年却不同,技术有了种子有了,强压着人也没意思。于是又给了路费送两人过来。只是车接车送?那是没有的。

    焦十一小声道∶"现在周家管事的,不再是周小公子了,我瞧周家做事没有去年有规矩。

    焦十五头一次来宿勤郡,对这种事没有话语权,只是听八卦而已。

    纪彬挑眉。

    那周小公子他记得,之前还有段渊源。而且这人虽然体弱,但足智多谋,人聪明得不行。现在竟然被周家内斗下去?

    如果上来的人不如周小公子,只怕要内耗完了吧。果然每个家族衰败,都是有原因的。

    不过跟纪彬到底没多少关系,焦十一焦十五他们过来,他很欢迎。

    因为明面上是请他来教种棉的事,实际上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也就是他们老生常谈的,种棉书。

    这本书从年中提起,年末又因为书的事去了趟京城,见过了太子。

    反正纪彬的想法不知道,焦家人显然对著书的事更加热切,毕竟这书还得到了太子指点。若是能做出来,那他们?

    特别是焦家主,他对太子的敬佩之情足够让他更有动力。

    其实纪林理解这种情感。

    在古代,皇家对普通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

    太子更是万中无一,能受到他的指点,对普通人都是莫大鼓舞。

    如今焦十一过来是掩人耳目,让大家以为他只是跟纪彬交好,特意来指点种棉花。焦十五却是计划中的重中之重,他作为焦家培养的下一代接班人,也是读书最好的人。送他出汴京,一是让他远离是非之地,这也是太子提醒过的。二是让他跟着纪彬一起主导著书的事,也能让焦十五多加锻炼。

    所以两人到了纪滦村,那定然是常住的。

    不过纪彬问道∶"你们家人呢?他们不跟着出来吗?"

    焦十一摇头∶"今年事情变动有些大,其他十四个焦家人又被分到其他门户里,都是去年没种过棉花的,所以他们抽不开身。"

    纪彬懂了,之前种棉花的那些人家,基本都不再需要指点。所以换人家了。

    也就是说,今年种棉的人家至少会增加一倍。

    就是不知道这些人里面,多少是禹王的人,又有多少是太子的人。估计那边的争斗会精彩纷呈。

    焦十一并不知道这些内情,焦家人知道太子来过,知道禹王太子争斗的,也就是焦家主,焦老二,焦十五。

    其余人都被蒙在鼓里。知道得越少,对他们来说越好。

    等焦十五跟纪彬单独相处的时候,焦十五飞快说了他知道的事。

    汴京里面,禹王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