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小货郎最新章节!

    第71章

    当然也不是乱说,而是确确实实考虑过的。纪彬既然想收他们的棉花,自然算过合适的价格。

    此时被周小公子一提起,众人的目光又放在纪彬身上。毕竟这价格是他说起来的,此时解释也要他解释。

    纪彬懒得理这些事,涉及到银子这种情况,多说无益,直接推给周家∶"周公子既然提了这个价,定然是心中有数,可如此定价的原因,我却不懂。"

    众人∶????你却不懂?装糊涂的高手是吧?

    可大家也不会出来说他们在信里看到过啊。

    毕竟这信是给他们的,并未给周家,周小公子却知道信里的价格,就说明他们这里面有人把信拿给周家看了。

    这都什么毛病啊。

    周小公子没想到又被四两拨千斤,只好道∶"我知道不少人都在说,三千五百文为进货价,四千文为零售价,跟去年看齐。但我觉得这样不行,各家几百亩棉花是惹眼的,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若是众人都知道咱们收获几十万斤,却依旧高价售卖,那周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各家在本地也是有些声望的,若是因为这事得罪人,那就不好了。"

    想买棉花的人又不是傻子。

    去年高价是因为棉花少,今年还高价?那就是有人恶意抬价,联合起来让大家出血。

    就说一个大家族里,家里有四房人,一房家有五六个人,一人分一斤棉花。这就要多少钱?

    如果用四千文的价格来说,那就是四百八十两银子。人口再多些的,再尊贵些的,那就是另外的价格了。

    这还是按照人口少,分得棉花少来算。

    四五百两银子,就算是汴京的门户都不能说这钱很少。更何况他们宿勤郡的"富户"们。

    明明有那么多棉花,却还是抬价卖给他们,就算卖得人嘴上不说,背地里呢?以后还来不来往了?

    不管怎么样,按照四千文来卖,那都是蠢的。

    只有把价格放在合理的范围内,既然是大家都能赚钱的,又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当然直接猛然降价也不行,毕竟在座的所有人冒险第一年种棉花,要挣的可不是稳妥钱。

    所以这个价格就很微妙。

    只有纪彬给出的价格既能让所有人挣得盆满钵满,也能让买棉花的人感受到降价的诚意。

    四千文直降两千三到两千八。

    上面那户人家要买棉花的话,就从近五百两变成三百两左右。

    这个降幅还不够喜人吗?

    降得太多,直接到一千多文一两,大家还能赚,但明年就没降头了,也不符合棉商暴富的心理。更不符合贵人们想要买贵东西的心愿。

    降得太少,少个四五百文,似平又没什么感觉。

    所以周小公子也是认可纪彬这个价格的。

    至于为什么是个区间,那就是给各家运作的空间。

    而且两千三百文可以是进货价,两千八百文则是售卖价,不管是哪边都有得赚。

    中间的价格,那就是各家自己琢磨了,可以看关系看购买的数量来定价,灵活点都是没错的。

    等周小公子解释完这些,大家也就明白了。

    心里清楚一两棉花卖四千文的时间已经过去,现在的价格是最合理的,而且还能让不少人买得起。

    也算是好事?

    纪彬轻咳∶"以后每年都会降低的,你们猜猜明年会有多少种棉的?"纪彬说这话,让众人表情不一,可意思都是一样。

    对啊,纪彬说的没错,就算是一两买两千三百文的价格,那也是暴利的。

    他们可太清楚买地花了多少钱,雇人花的钱,种子施肥,就算是最粗算了,也是暴利的。肯定会有人算出来,然后加入种棉的行列。

    他们今年当了第一批种棉的,明年定然有人按照他们这种方法偷学,总有人能学会啊。到时候呢?

    棉花产量种的更多,价格呢?

    他们还在考虑眼前的事,可纪彬已经在展望以后了。这样是焦农人欣赏纪彬的原因之一。

    纪彬又道∶"所以啊,把棉花卖到不产棉花的地方才是长久之地。这市场你不占,就有人占,今年还算新鲜,明年也还行,后年,大后年呢?"

    反正本质上就是,把咱们有的东西,送到没有的地方去。这合适吗?肯定合适啊。

    周小公子发现,这价钱刚确定,纪彬已经在忽悠人把棉花卖给他了。还真是会趁着时机。

    纪彬自然是要趁机说几句,毕竟这会人齐,不然以后还要攒场子。

    纪彬还是喜欢快点确定这桩买卖,如今已经是九月七号,他们原定的十号出发肯定是赶不上了。所以时间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但他也不用多说,今天的事对很多人来说还需要消化一会,他可以慢慢等,不着急的。

    周家留了他们吃饭,显然是合作已经达成。

    大家都认同一两棉花可以卖到两千三百文到两千八百文,还签了契约,若是违反契约,那是可以说道的。

    纪彬忽然发现,这不就是各个商会的雏形吗。用来规范市场规范大家的。

    不过以后的规则肯定更细,比如棉花其实也分好几等的,上好的,一般的,次等的,到时候价格还会不一样。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了。

    如今棉花刚刚出来,价格什么的,还是属于野蛮发展的状态。等到稳定几年这些情况都会出现。

    但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这会只想好好卖棉花,当好自己的小货郎。

    第二天跟第三天,纪彬詹明他们还是在酒楼休息,多余的东西都没有买,商船上都有准备。而且无仙城码头附近什么都有得卖,根本不着急。

    焦农人也搬到酒楼跟他们一起,周家都没留住,看来他早就想走了。

    等到第四天,其他棉商终于陆陆续续过来,报出自己要给的棉花斤数,还问怎么给纪彬。答案当然是直接送到无仙城,而且要在五天之内送到,否则商船就会起航。

    之前那五家棉商里面,有一家不想跟纪彬合作,纪彬当然是不强求的,这本就是做买卖,你情我愿是最基本的。

    可这次也找上来,不过纪彬朝他笑笑,直接说自家船舱满了,不用了。

    纪彬说的客气,詹明直接阴阳怪气∶"不是拿着我们的信四处嘲笑吗,既然看不上那就别看了,巴结谁找准卖啊。"

    要是放在以往,纪彬可能就抬抬手了,但直接把自己的信拿去给周家看,那就让人厌烦。在那日周小公子说出他给的价格之后,詹明直接想发脾气,但被纪彬拦下来。毕竟这事跟周家关系也不大,若是有人把同行的情报给他看,那他也看的。问题还是出在给周家看信的人身上。

    知道是谁之后,这合作当然是不可能的了,给周家看信的,自然是一副不认同纪彬,并且写信嘲讽他的人。

    这家直接愣神,他往日里都听说纪彬是个好脾气的。

    对谁都是笑眯眯,就连宿勤郡本地的酒商会人都说他很好说话。

    这叫好说话吗?

    一番软和的话让人根本羞的脸都没了好吗。

    最近纪彬詹明签下了十一万斤的棉花,这里面有七万斤棉花是按两千文一两收购,只是这钱要等到纪彬他们回来之后才能给。

    等于纪彬詹明要先卖货,然后才能给钱,这也是早就说过的。毕竟七万斤棉花,就算是两千文一斤收购,也是七十万两银子。连周家拿这个钱,都要狠狠皱眉。

    不过周小公子给纪彬做了担保,这才让大家放心。焦农人还在纪彬身边,大家更放心了些。

    当然了,也不是完全放心。

    毕竟七十万两银子,谁能真正一点也不担忧?

    可纪彬的家底在哪,他们都是知道的,若是真的出事,倒也不是要不回来钱。他娘子可在家里啊!

    而且还有几个顶赚钱的作坊,再有周小公子签字担保,这才成了。

    那十一万斤棉花里面,七万斤是直接收购,剩下的四万斤则是想跟纪彬詹明一样搏一把。这四万斤纪彬他们收售卖价的一成利润,还有路上的运费。卖高了,大家一起赚钱,卖价不如其他人的两千文,那就一起赔钱。这算是搏一搏,也是相信纪彬跟詹明定然不虚此行。

    纪彬是觉得,江南的价格肯定是要比宿勤郡高的。

    没办法,他们宿勤郡六十万斤的棉花是真的吃不下,毕竟这东西贵,人又穷,还是本地的东西,卖不上价正常。

    可江南不同,那里不适宜种棉,有钱人还多。简直是完美的销路。

    跟江南差不多富裕的汴京却有点不一样,汴京那边是能种棉的啊,那边往北都是适合的。

    所以在南方一带卖棉花是最好的选择。

    詹明熟悉情况,得出来的结论跟纪彬一样。

    所以两人才早早做准备。

    现在也说明了,两个做的准备确实很有用。

    确定好十一万斤的数量之后,纪彬詹明也要离开宿勤郡。

    只是在走之前,竟然又有人找上门,直接对酒楼的人说要找纪彬。

    纪彬刚一过去,就觉得这人的衣服十分眼熟。

    再想想,这衣服样式跟春安城如意楼柳掌柜的衣服非常相似,果然这人开口道∶"纪老板,久闻其名,老夫是宿勤郡如意楼的掌柜,这次也是初次见面。"

    两人虽然没见过面,但如意楼的不少刺绣都是出自纪滦村的刺绣坊。

    纪彬他们卖到春安城之后,柳掌柜再挑其中上好的刺绣送到宿勤郡这边,所以才让纪彬放开了绣,他们都吃得下。

    所以两个人还通过信,见面是第一次见的。

    纪彬连忙拱手,那掌柜看着纪彬,心想柳掌柜竟然没有夸大,这年轻人真的跟他说的一般可靠英俊。

    要知道他家的刺绣坊刚开始是靠绣样新奇取胜,如今却是绣样漂亮,绣工也漂亮出名。可以说一步一步走得非常踏实。不然宿勤郡这边怎么也会买他家的刺绣。毕竟如意楼在宿勤郡这边,也是数得上的彩帛店了。

    不过他今日过来并非叙旧,直接道∶"听闻纪老板最近比较忙,也没敢来打扰,也知道你事情多,所以我长话短说吧。"

    如意楼掌柜把一份书信递到纪彬手里,开口道∶"我们东家跟扬州布政使有些交情,这信您收好,若是在江南那边有什么事,把信拿到布政使府上,自会有人相助。"

    纪彬不敢置信地看过去。这,这是帮他上个保险?

    说起布政使,也是扬州府数得上的官员。

    要说在南军国中,郡府算是同级,宿勤郡跟扬州府这种名义上算一个级别。

    可扬州府不管经济还是文化,都远超宿勤郡数倍,这还是近几年宿勤郡发展不错之后的数倍。所以在扬州苏州那边的官员,是很说得上话的,很多官员的任派也很有讲究。有些次级官员的文书,甚至可以直达天听,直接送到皇上手里。

    这些先不多说,就讲布政使这个差事,基本上是管整个扬州的民政,百姓衣食住行,基本都归这边。

    而如意楼背后东家给的信,竟然能让这位布政使帮忙,可见这信的重要性。这东家的能力也是可见一斑。

    纪彬自然收下,要紧的时候,这简直就是保命符。

    纪彬再三感谢,这位宿勤郡如意楼掌柜也就离开了,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还是回去复命吧,也不耽误纪彬的时间。

    收下信后,纪彬对此次江南之行又多了信心。

    他跟詹明拿着跟各家签的单子直接去往无仙城,车夫老薛老温他们还在等着呢。当然焦农人也在,他可是要蹭船的。

    其他家的棉花也会在五日内送到无仙城码头,过期不候,这些单子上都已经写了。各家都已经写信回去,让家里人快些运货,其中一家就在无仙城里,时间非常宽裕。反正算着时间,只要是不故意耽误,都是能送过去的。

    如果说来之前,大家都以为是纪彬着急收棉花去江南那边,可来宿勤郡之后,各家也看明白了。指望宿勤郡把他们几十万斤棉花全吃下,那是不可能的。

    就算今年降价了,那也还是贵啊。根本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

    纪彬詹明等人骑马跑了三天半时间,终于到了无仙城。

    刚来这里,纪彬就发现这里的风俗似乎有些不同,有些人说十里不同俗,他们相隔已经不止十里了。

    眼看这里的人都爱佩花,不管男女老幼都是。如今是秋天,九月十四日,正是菊花的好季节。

    若是身上没几朵秋花的话,看样子不会出门,而他们无仙城气候适宜种花,连路边随口喝杯茶,也是茉莉香味。

    不愧是能每年往江南卖花的地方。

    若是夏季那会,卖的是鲜花,现在则是卖花茶。怪不得连城名都气得那样风雅。

    若说茉莉在许多文人眼中太香而不够雅,现在的菊花那就是顶风雅的东西了。

    纪彬一路到了老温老薛他们住的酒楼,这路上都能看到无数经营花朵买卖的人家。

    看看人家这地方,气候合适不说,还有码头。重点是有码头。多让人羡慕啊。

    是的,纪彬看了一圈,虽说确实觉得各种秋花很好看的,但更羡慕的,显然是他们无仙城有码头好吗!

    如果他们春安城也有码头,他家的酒早就远销各地了。

    纪彬上了酒楼,通过窗户远远看着码头的场景,纤夫船工赤膊停船,码头上有卖鱼的,有搬货的,还有不少做买卖的。

    更有零零散散的小食铺,卖些方便易食又能充饥的饭食。如此热闹的场景,倒是让人无比心安。辛苦自然也是辛苦的。

    但能挣到钱,让家里衣食无忧,想必大家也能忍得了这些辛苦。

    纪彬詹明一出现,老温跟老薛已经过来了。

    说起来他们已经到无仙城四五天了,前两天还吃吃喝喝,后几天就专心等人。好在詹明雇来的船工,护卫也陆陆续续到这。

    一行约莫有不到二十人,都是詹明之前合作过值得信赖的。

    老薛老温他们心里也安定许多,毕竟带着的是贵重万分的棉花,如今护卫们到了,他们这些车夫们也没那么焦急了。

    "你们可算来了,如今歇在这吃吃喝喝,反而不舒服。"老温忍不住道。他是不常休息的,现在休息几天,竟然有些浑身不自在。

    纪彬笑∶"宿勤郡那边耽误了几天,早知道让你们晚点出发了。"

    老温摆手,老薛还算好,他头一次来无仙城,带着亲戚手下们还能在附近转转。

    既然他们都来了,干脆包了酒楼里大半座椅,请大家先吃个酒,然后开始做正事。

    这酒席一请,詹明的人自然跟纪彬立刻热络起来,再看看纪彬身边的两个大汉,那个气力十足的小子就不说了,独臂的柴力,一看就是真正见过血的人。

    恩威并施,这些常跑船的油子们也算老实。

    詹明跟纪彬对视一笑,知道这趟的开始已经很顺利了。

    跟众人吃过酒,再安生地睡一觉,第二天正式准备上船。

    詹明请的船工一共十二人,护卫六人。

    这几个护卫常年跟船,虽然索要酬金不少,但全是个中好手,虽说不如柴力这种,但一般小毛贼还是有些威慑力,而且他们对船上事情了解,平日里也能当船工使。

    船工十二人里,其中领头的叫火长,因是水上行走,所以船上的领头都是这个称呼。副手都喊他副火长,两人常年搭档,会用罗盘,更会用指南针。

    相当于现代的船长了,在船上之时,就算是老板东家,有时候也要先听他们的意见。

    詹明虽说主要走边域的买卖,但同样走过水路,也有父辈传下来的人脉,所以跟这位卢火长相识,合作过几次,也是个诚信之人。

    他手下的副火长没那么老实,却极听卢火长的话,听说是有次遇到大风浪,这位卢火长救他一命,此后生死相随。

    能请到他们,也是詹明写了好几封信才成功。而他们手下的人,都是之前用过的,现在也算熟悉。

    那护卫领头的就不用讲了,如今都归柴力管。

    柴力在边关差点升职成校尉,他管人自然没问题,而且这些护卫各自都知道要做什么。只要约束好不出事就行。

    这些事情确定好,那就要去看自家雇的船了,三百料的小船,可容纳三十人,放十几吨的货物。他们这些东西重量没多少,都是体积挺大,毕竟是装了许多棉花,比较蓬松。

    纪彬知道这年头似乎还没专门弹棉花的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