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小货郎最新章节!

p; 纪彬当然欢迎员工家孩子过来上学,这就说明他跟员工联系更紧密了。以后谁想挖他的人,那也要看看上学的事。

    从三月九号招生,一直到三月十五号截止。

    纪家私塾一共送来了二十七个孩子,最后不止是六到十岁,还有三四个十二岁的孩子。因为他们四个还未启蒙,若是去荆高庄有些跟不上进度,所以留在纪家私塾,跟小孩们一起从头学起。

    这样也挺好的,纪彬自然不会反对。

    等到十六号早上,纪彬起了个大早,跟着万秀才一起看着学生们进来。二十个七个学生,八个女孩,十九个男孩,全都到齐了。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一脸担忧,第一次送孩子上学他们也紧张啊。

    而且孩子们去上学,他们就去隔壁的刺绣坊或者酿酒做活,时间赶得很紧,酿酒坊的伙计甚至不能多看几眼。

    不过见纪彬在这,瞬间放心了。有纪彬在,一定不会有事的。

    其中喊纪彬小叔的纪登,也就是做出酸果酒那位,此时带着自家两个娃娃过来。纪登忍不住跟纪彬道∶"我就是个大字不识的,若是能让孩子们识字,那可太好了。"毕竟看看作坊里面识字识数的伙计,月钱就是比大字不识的高。他若不是运气好,做出酸果酒,现在月钱肯定是最低的那种。

    纪彬拍拍他肩膀∶"是了,不论女孩男孩,能识字肯定好。"

    也不是村里人不知道这回事。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

    他们之前根本没钱送孩子们读书,更想不到送孩子们读书。

    现在有这个想法,完全是看到了纪彬的模样,听说他读了不到一年,就从学堂退学了。可还是纪滦村最厉害的人。

    再看看引娘,引娘也是读书之后,变得越来越厉害。

    最重要的是,他们手里也有钱了,学费还便宜,自然能送孩子们过来。

    所以纪滦村很多人家,甚至愿意让女孩也去读书。

    而且这个启蒙私塾里都是小孩子,男女都不用分开,一起教导刚刚好。

    有纪登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很快二十七个学生就到齐了,他们个个都很紧张,认真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其中有几个是在荆高庄读过书的,坐得非常板正,他们都是学过的!所有一定要有个好榜样!

    李裁缝还是第一次看到儿子在学堂的模样。以前虽然送到荆高庄,但从未看到他上学的模样。元宝在学堂上竟然这么认真乖巧。

    看着孩子的模样,李裁缝觉得自己一针一线都更有动力了。

    等家长们离开,板着脸的万秀才就走到讲台上了。他也不是故意板着脸的,而是用板着脸来掩盖自己的紧张。

    纪彬跟宣三姐在外面看着,等到万秀才进入状态,纪彬这才离开。

    纪家私塾终于正式教书了!

    哇,总觉得办个私塾,比谈生意还要累怎么办。

    可是经过包达跟引娘的反馈,他们两个都说,把孩子送到私塾的伙计绣娘们,明显更有动力,做事更认真了。

    看看,这就是私塾的好处啊。

    果然这些家长们,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纪彬终于松口气。

    但跟纪彬同样松口气的,还有荆高庄的两个夫子。

    荆高庄分男学跟女学,两个夫子都是愿意教导学生,也愿意多挣点学费的。可是纪滦村一下子来了太多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学生,真的不好教啊。现在纪家私塾把启蒙的事接走,只把大孩子们送过来,这简直再好不过。两边都轻松。

    纪彬却觉得,里长夫人还帮村里人看小娃娃,有点像幼儿园,带着玩一玩看看孩子。他的纪家私塾像小学,接受启蒙教育。而荆高庄则是初中。

    孩子们再厉害点,年纪再大点就去邑伊县县学上高中。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即视感越来越强了。

    纪彬摇摇头,不管怎么样,现在私塾终于办起来,也是好事一件。

    等私塾运转正常,纪彬算了算钱,年后又投进去一百八十两左右。办学果然好贵。

    不过以后只要负担万秀才的薪酬跟日常就好,要出的钱也不会太多了。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三月二十。时间过得还真快。

    去年的事好像还在眼前,但这一年的变化也是翻天覆地。

    在去年这个时候,谁会想到他们纪滦村也会有私塾呢,现在不少人走到外面,都为自己村子有私熟而自豪。

    万秀才也渐渐适应当夫子的生活,甚至觉得这里比在县城好。

    他们夫妇俩就住在私塾后面的院子里,吃喝用度全是东家纪彬提供,每日教三个时辰的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己的。

    宣家三姐有事的时候在私塾帮忙,没事就去刺绣坊喝茶聊天做绣活。而且她爹就在后面做活,引娘更是娘家人,她还是秀才娘子。在这里的日子可比县城要松快。

    以前她还以住在县城为荣,现在倒是换了个心态。

    知道私塾没事,纪彬也把视线挪开,再次去他家新买的良田里看看。

    他还没回来的时候,引娘就雇人开荒翻土地了,这些土地长时间没人种,肯定是要犁几遍松松土的。

    雇的人都是纪滦村跟黄沟村的人。

    引娘去上学之前,就把名册给纪彬了,让他随时了解情况。

    纪彬这会去黄沟村看自家土地,竟然还要绕行一圈。

    要知道纪滦村跟黄沟村挨着,中间只隔了一条溪流,也就是纪文山下来的山泉水。之前只要搭几块木板就能过去,可现在看着两米宽的水流,这肯定要绕行的。

    见纪彬罕见惊讶,一起走过来的包达跟柴力道∶"之前是冬天,水当然很小,现在都三月份春天了,有这样的水流不奇怪。"

    纪彬反应过来,是了,估计等到夏天的时候,这条水流会更宽。毕竟潮涨潮落这种,跟季节也有关系。等等夏天一到,多下几场雨,这里的水会更宽。最近事多,他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

    等绕了两刻钟,才找到一个浮桥走过去。

    明明是相连的土地,相连的村庄,竟然要绕这么久。长时间这样可不太好。

    纪彬终于知道,两个村子这么近,为什么交流却不多了,现在浮桥还能用,等到夏天水流急水流大,那就用不成了。

    大自然还真神奇。

    纪彬想到邑伊县城北那个浮桥改成木桥,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钱。若是可以,用木桥将他这两块十地连接到一起,以后才方便响。毕竟这块上好的良田非常重要。是他花一千零四十两买来的。

    没错,就是这个价格。

    明明这里只有四百亩,却比水那边的一千二百亩地还要贵十倍。没办法,谁让一边是良田,另一边是草都不怎么长的沙石地。价格相差就是这么离谱。

    当时还是引娘办的手续给的钱,纪彬回来之后,她忍不住心疼好久。

    纪彬看她心疼银子的小模样快笑死了,直接把口袋所有钱都给她,让她心里缓缓。

    现在看来,要建个连接两块土地的桥,还是要从引娘那拿钱啊。又能看她心疼的模样了。还挺好玩。

    水源北边的良田一望无际,看着土层跟土质都很好,里面还有被翻出来的草根,现在雇了不少人在捡这些杂草,免得再生长出来。

    但这一块面积实在太大,估计还要半个月才能全部翻好。

    纪彬一来,不少人都在打招呼,就连纪堂叔都在用牛在犁地,估计也是被雇过来的。

    说起来纪堂叔买这个牛还真有用,不仅能送孩子们上学赚钱,还能给纪彬犁地,应该快把黄牛的钱都赚回来了吧?

    纪彬也冲他们招招手,一望无际的土地,这里简直是天堂啊。等到棉花种上去,那更好了。

    纪彬跟包达,柴力说着话,从旁边来了个老农,纪彬看了看他,笑着道∶"您就是黄老伯吧。

    这位黄老伯连连点头∶"是啊,多谢东家看得起,雇我来管这里,翻地确实是个精细活。别看只是松土,但土都松不好,庄稼也是种不好的。"

    黄老农是黄沟村的人,他种田一向好,引娘雇人的时候他也过来了。

    做了几日后,引娘发现他这人对庄稼活很有一手,所以让他管着松土,会多给钱。这黄老农自然愿意挣这个钱,事情做得也好。

    黄老农在黄沟村的地位,基本等于纪彬亲爹在纪滦村的地位,都是村里种庄稼的好手。

    纪彬虽然没见过他,但听引娘提起,自然直接喊了称呼。

    在黄老农带领下,纪彬等人转了一圈,见他说得确实没问题,也就放心了。

    可就要走的时候,发现他这块地再往北的荒地上,也有人在做同样的事。看到纪彬眼神,黄老农有些为难,也没解释。

    还是纪堂叔过来开口道∶"这就是县城那位黄夫人买的,这不知道她怎么想的,先跟咱们抢这块地,抢不到就算了,又买了距离不到二里的荒地。是不是就爱学别人做事啊。"

    这话声音不小,把那边荒地做事的人也吸引过来。那边荒地上,有些人不敢吭声。毕竟黄夫人做的事确实不地道。

    可有些混不吝的直接道∶"怎么了?别人家怎么花钱,也要你们管啊。""就是,我们村的黄夫人那么有魄力,你们羡慕吗?"

    "笑死了,谁不知道他们纪滦村那位连亲爹都不理的,这种不忠不孝的人,也好意思开私塾。""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听说他还跟他爹他继母置气呢。""我们南军国的圣人最重孝道,这样的人啊,长久不了。"

    这话气的纪堂叔,还有在这干活的纪滦村人拿着农具想过来,直接被纪彬拦住,另一只手也拦住包达跟柴力。

    这些话他是知道的,甚至早就知道了。

    只是纪滦村没人敢在他面前说罢了,这些人心里怎么想不重要,可是说出来,那就是他们的不对。

    而这种话,能在黄沟村流传,也会在其他地方流传。这会打一架也改变不了什么。

    纪彬看了看黄老农,见他左右为难,一边是自己村子,一边算是东家,所以他闭口不谈。纪彬略略有些失望。

    但也明白古代乡族之间的紧密联系。

    若是跟自家吵架也就算了,但得罪整个村子的人,可没什么好下场。

    在古代,宗族乡亲之间,就是一个团体,他们才有最紧密的联系。所以这位姓黄的老农,不太可能为他强出头。做事是可以的,出头绝不可能。

    而自己村子雇来的人,却愿意为他拿着农具去理论,这就是区别。引娘也是知道这点,所以让请纪堂叔过来一起管这件事。

    纪彬没说什么,让大家继续干活,不用跟黄沟村的人理论。

    其实说白了,自己跟他们也没什么矛盾,只是他们为黄夫人做事,自然要"仇视"他。而且这会也只敢口头上说说,并不敢真的动手。

    纪堂叔见人不能过去,只好开口道∶"只有闲人才会听闲话,我们纪滦村可有私塾啊,上课,四书五经,你们懂吗?"

    "以后你们的娃娃继续种地,我们的娃娃能写会算,这都是谁的功劳啊。""简直笑死人了。"

    这话一说,纪滦村这边立刻占了上风。不管别人怎么讲,他们可是有私塾的村子!这就够厉害了!

    谁不羡慕私塾呢,就算最普通的人,也听过这样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当然了,不是说甚他不厉害,只是证明一下读书在大家心中的地位。

    果然,纪堂叔一讲,黄沟村的人只能闭口不言,剩下的人还在劝说,毕竟这是纪彬啊!做着大买卖的纪彬,万一他们也能靠纪彬吃饭呢。万一他家女子的刺绣本事也够,也能去学呢。反正不要得罪是最好的。

    纪彬看着这一幕,心里再次感慨,他家私塾开得好。只要能堵住那些流言蜚语,就已经成功了。不过他跟原身亲爹不和的事,还真是个大麻烦。

    以前生意做得小,也没人在乎,可生意要是再大些,被人揪着这一点,那可就不妙了。

    说实话,纪彬对纪老爹没什么感觉,他就跟不少中老年男人一样,有些懦弱,还有点沉默。要说当初分家的时候,是继母逼着分家,继母逼着分产不均。纪老爹只是沉默的帮凶而已。

    之后他去借着继母的五儿子去他家小偷小摸要钱的时候,他爹也是沉默,带着其他儿子继续下地干活。

    摆明了两边都不帮,谁赢了算谁的。

    若纪彬真是他亲生儿子,可能还会有点愤怒,但他不是啊。那点愤怒也是没有的。

    顶多是漠视,然后逢年过节送点银钱跟米粮炭火。这种做法在现代都会有人说道,更不用讲古代了。

    这是一个父亲打死儿子,只要有正当理由都不算犯法的年代,他的漠视就已经是别人攻击他的借口了。

    好难。

    但让他父慈子孝更难。

    纪彬懒得理纪老爹,不仅因为他没有感情,更因为继母那群人实在让人厌烦。沾上一个,剩下的可就恶心了。

    要想个办法,既能堵住众人的嘴,又能让继母他们老老实实的主意。

    纪彬神色不变,还笑着跟大家说要怎么翻土,按照焦农人的说法,这土必须翻得更深些,所以大家还有点忙。

    大家自然不会拒绝,反正给人做帮工是有钱赚的,能赚钱当然好。

    可是走的时候,纪彬又看了看黄老农,心里已经有了别的想法。

    又绕了两刻钟的路,算是回到纪滦村。

    但包达却要去另一个地方,那就是当初买花蜜的偏远村落,听说那边已经紧邻其他郡府了。也就是那边附近的山谷,里面的花蜜极其香甜。

    年后包达已经去过深花坡一趟买了五百多斤花蜜过来,显然已经是春天,包达准备过去再预定一些,等到夏天的时候,正好能接着用。

    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不过现在手里的花蜜还够做个五十万斤的酒,按照现在一个月卖出二十万斤左右的数量,足够买到五六月份了。

    到时候新的花蜜已经做好,正好接着酿酒,哪都不耽误。

    包达现在去订,自然是好的。

    纪彬想了想道∶"深花坡只有一家养蜜蜂吗?"

    "对,只有那一家,那边的土质不错,村里人种田就够生活的了。"包达道,"而且他们跟其他郡府挨着,其实跟隔壁海太城交易比较多。"

    纪彬点头,让包达路上小心点,毕竟从纪滦村到深花坡走路要一天半段时间。

    包达不会骑马,自然只能走路了,不过他是做惯货郎的,一会还带着酿酒坊两个伙计一起,三个人路上更安全。

    别人可能对这些路不熟悉,但包达可太熟了。

    送走包达,柴力也要骑马去邑伊县一趟,他要去柴家看看大伯最近忙不忙。如果不忙的话,纪彬想请柴伯父,还有蔡运,来建座简单的木桥。

    用这个桥把纪彬之前的沙石土跟新买的良田连接到一块,以后就不用绕一大圈走过去,不管是自己村子里的人去干活,还是纪彬去查看情况,都会更方便。

    在纪彬看来,建个桥是很有必要的,不然等夏天雨水一多,那浮桥不就没了,到时候要绕得更远。

    只有能简单直接去到那块土地上,才算真正拥有。不然你过去都很艰难,还怎么监管呢。

    刚刚送走包达,现在又送走柴力。

    纪彬发现自己突然没事做了。这种情况可太少见了啊。

    纪彬笑着回家,在家里悠闲撸撸狼大狼二也行。

    但刚到家,就看到纪堂叔,还有纪一飞的爹在门口等着,他们两个显然有话要说。

    纪彬见到他们,倒是也不惊讶,似乎已经想到他们会过来了。正好,关于那块新买的地,他也有事情要交代。

    作者有话要说∶

    五十八章更正了一个错误,良田应该在酿酒坊山泉水往北的地方昨天翻平面图的时候发现写错了,现在已经改啦。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