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520.cc,最快更新小货郎最新章节!

当低档酒卖吧?这味道可是一维

    不说比得上黄桂稠酒吧,但真的不差,甚至卖一样的价格都有人接受。

    纪彬摇头∶"相信我,这个酒的销量,不会比其他酒差。我记得咱们邑伊县有很多这种酸果树,对吗?"

    里长道∶"对,不光是邑伊县,隔壁好几个县都有,听说荒年的时候还靠这个充饥。"

    这个酸果是纪彬从未见过的,现代古代都没有,但感觉是山楂的某个分支一般,不过只是长得像,吃起来却不同。

    山楂的酸还能接受,这个酸果空口吃,那是胃里的反酸的。

    所以现在年头好,落到地上都根本没人吃,单单他的纪文山上,都能弄下来几万斤,更不要说整个邑伊县了。

    原料有,配方有。完全可以开工。

    甚至蜂蜜都有,因为每次用的蜂蜜不多,杂货店的花蜜都是够的。

    纪彬道∶"要不,开工?"

    里长立刻点头∶"开工!"

    既然开工,那就要定价。

    现在的成本来说,两斤酒成本三文,纪彬计划买四文钱八斤的便宜酒坛,也就等于一坛酒八斤的酒十六文,一斤差不多两文钱。

    可以,简直把成本压缩到极致。差不多跟之前的"假酒"成本差不多了。

    估计能跟官酿酒的成本相比,但人家官酿酒粮食是自己的,价格低廉,具体成本纪彬不知道。只知道官酿酒的售价最低是四文钱一斤,贵就不说了,那还是挺贵的。

    没想到有一天他家的酒,能跟官酿酒比成本。但他的酒更好喝!

    虽然这个酸果酒只能算果酒的一种吧,可好喝,酒香十足,这就够了。唯一缺点可能就是颜色不太好。可这个价格,还想什么呢。

    纪彬思索片刻,算上运费,算上人工,这款酸果酒最后的定价是十五文钱一斤。

    八斤的坛子运过去,坛子还他,批发的酒是十五文一斤,建议零售价是十七到二十文,不能超过这个价格。

    如果是以前,里长可能觉得这个酒价格已经不算低了,毕竟有更低廉的酒。但是跟一斤两百文的黄米酒,黄桂稠酒相比,这个价格真的太太太低了!只怕费的人工多,但赚得却少。

    纪彬却笑∶"放心,这个酒会成为酒坊顶梁柱。

    纪彬说的话从来都是没错的,里长本能相信他,一会回酿酒坊,就开始做这个酒。当然了,还要雇人去摘酸果,现在已经十月中旬,也是今年最后采摘酸果的时间。

    纪彬却道∶"消息放出去,十文钱一百斤收酸果,隔壁县的也收。还有请邓杉他们过来送货的时候,来我这一趟,这次要订点便宜酒坛。

    里长继续点头,反正现在农忙已经过去,估计很多人都会赶着酸果过来的。

    好在他们酿酒坊仓库够大,收拾好把东西都放里面,应该够他们用很久的了,等明年酸果长出来,又是新的一批。

    邓杉那边也好说,过几天就是他们送酒坛的时候。

    说起来现在黄桂稠酒的酒瓶收得及时,需求没有那么大了,邓杉他们每次运过来的量也逐渐减少

    这次有新活,他们肯定高兴的。

    只是里长还觉得,价格太便宜了啊。

    而且人工也是钱,若是做得太多,酿酒坊肯定要再招人的。可这是纪彬说的话,里长还是决定相信他。

    纪彬当然知道这酒价格对比其他酒来说,一斤赚到的钱真的不多。可当初那假酒怎么卖的?

    一斤一百文,半个多月卖出五千多瓶,也就是五千多斤。正经的黄桂稠酒一个月卖多少呢?现在稳定的数字是七千瓶。

    只看这些,就知道便宜酒的潜力。

    可能很多人会从便宜酒开始做,最后停在高端酒。

    但纪彬却觉得,无论什么时候,劳碌大众才是最普通的人,他们的需要也多,也很重要。产品不能只走高端嘛,不然就没意思了。

    纪彬还是很喜欢别人夸他们东西做得好。

    比如如意楼的食客们,也比如卖马的杂事官们,再比如想给家人尝尝好喝酒的普通人。他们同样重要。

    这事快速定下来,一会还要给研究出配方的伙计赏钱呢。里长笑∶"他们可都等不及了,就等你回来。"

    虽然刚回来没多久吧,纪彬还是直接跟着里长去酿酒坊,说好的赏钱肯定第一时间兑现,不然他现在再来什么低成本预算的想法,就没人帮忙了啊。

    这五十两银子被四个人分了。其中还有包达,毕竟包达找来的花蜜。

    拿到银子后,酿酒坊的气氛果然不同,虽然知道东家会兑现承诺,但真拿到了,还是不一样啊!

    五十两四个人分!一个人十二两还要多五钱呢!得奖金的心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过酿酒坊的大家也都知道,他们要开始做新酒了!

    而且对这次新酒的销量十分有信心,毕竟他们都尝过的,这酒味道真的没话说。再说了,价格这么便宜,他们都能买得起好吧。

    -回来,就听到酸果酒做好的消息,纪彬心情也变得不一样,果然还是家里好啊,家里就能赚钱。

    只是总觉得有什么事给忘了。

    可回去之后,引娘都亲手做好晚饭,还是不想了,赶紧吃完赶紧睡觉。

    在纪彬睡觉的时候,包括纪滦村在内的周围村子里,立刻掀起摘酸果的风潮,准备明天起来就去摘果子,并且有些痛心疾首。

    纪彬怎么不早说啊,现在摘酸果其实有点晚了。要是能再早点,果子还没落那么多。

    十文钱一百斤,价格虽然不高,但这酸果的量真的很大,一个人一天时间,随随便便都能摘三百多斤,虽然累吧,但能挣三十文呢!

    这酸果漫山遍野都是,简直等于白捡钱。

    纪滦村的人可能还没那么积极,其他村子的人可不同,不是村村都像荆高庄跟纪滦村那么有钱好吗。

    没想到现在的纪滦村,竟然能跟荆高庄相提并论。也是个稀奇事。

    等纪彬睡了一觉起来,就感觉自己被酸果包围了,有些手快的人,甚至来找纪彬家收。差点让引娘都没上成学,可纪彬指了指酿酒坊的方向,他才不管这事,让里长操心啊。

    他们县的百姓,是真的很勤奋啊。

    纪彬慢悠悠地吃着早点,柴力忍不住提醒∶"东家,办私塾的事你给忘了?"

    等等,办私塾,他完全被酸果酒的喜悦冲散,差点忘了这回事。引娘惊讶道∶"纪大哥,你想办私塾?"

    "嗯,办个私塾。不过只做启蒙,若是孩子再大些,就送到荆高庄。也减轻荆高庄的压力,对了,今日你去上学的时候跟荆夫子说一下,她应该也会同意的。"纪彬道。

    这就是纪彬的想法。

    荆高庄的夫子们极优秀,若是只教小朋友,未免屈才。

    不如让纪滦村的私塾启蒙,等孩子长大十二岁之后,再到荆高庄"深造"。这样荆高庄压力也小,年龄不大的孩子们也不用受奔波,一举多得。

    引娘点头,她听着就觉得好。

    "那夫子呢?咱们这肯定要请夫子的。"引娘问道。

    "万秀才会过来,到时候应该带着你三姐一起来。"纪彬说完,引娘更是吃惊。

    但想了下,三姐夫这次又没中举,肯定是要想个营生的。

    听纪大哥说完,引娘更是觉得不可思议,三姐夫竟然主动找纪大哥,想去杂货店做账房。看来春试不中,对他打击真的很大。

    纪彬见引娘一脸听八卦的表情,好笑道∶"快去上学吧,不要迟到了。

    引娘吐吐舌头,这才去拿书包。

    纪彬看着,忽然道∶"对了,这事要跟里长讲的。"毕竟里长才是纪滦村的管事,必须里长同意才行。因为酸果酒太好喝,他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里长听到纪彬的打算,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能在村里建私塾,这是多好的事啊,而且里长也发现读书的好处。

    那就是家里的孩子们明显更有礼貌,回家之后认真读书,再也不会无所事事,等孩子们长大后说不定也能考个什么秀才?

    那才叫光耀门楣啊。

    现在家里有钱,肯定供得起孩子们读书。

    有里长的同意,纪彬就找宣老爹了,请宣老爹他们再来一趟,在他家空地上建个私塾。

    纪彬买的山,现在是真的起作用。

    他当初买了纪滦村西边山脚的土地,还有山上的大片面积。

    这座山东西走向,西边背靠大山,南边紧邻道路,北边是山泉水流下来的小河。东边隔着修好的石子路,这边就是纪滦村。

    以前还没修建的时候,看起来可能杂乱无章,可现在雏形渐渐有了。山上的地先不说,还没开始整理,可山脚布局渐渐成型。可有大半都在空着。

    以白色石子路为分割线,村子西边就是纪彬的土地,以纪彬家出发,直线越过石子路,就到刺绣坊。

    顺着南北走向的石子路,再往北边走,能听到溪流声,也就到了酿酒坊。

    酿酒坊的方向往后走,也就是再往西边的方向,则是酿酒坊的客舍,如今包达一家在这边住着。

    也就是说,现在两个占地十亩的作坊,都在靠近村子,靠近东边的位置。西边不用讲,那是山脚跟了,建不了房子。北边也不行,那有山泉水。酿酒最要保护的就是这些水源。

    也就只有南侧靠近路边的地方适合盖私塾,唯一不好的地方是,距离村子有些远。可总不能把私塾建到刺绣坊跟酿酒坊中间吧,近倒是近了,人来人往的,谁还有心情读书。而且酿酒坊还有味道,对小孩也不好。

    最后想来想去,干脆把私塾建在刺绣坊后面的空地上。等于有了两排房子。

    当然距离要稍远些,两边互相不打扰。

    没想到啊,连这块空地都要盖两排房子了。

    纪彬干脆道∶"要不然把刺绣坊这边的路也连过去,都修成石子路。"

    宣老爹也觉得好,但这修路要用的钱,大家心里是有数的。还好,他还算有钱。

    就算不动那压箱底的五千两都有的。

    规划好之后,就可立刻动工了,现在还能做些准备,等到十一月之后就要停手,明年开春继续。纪彬看着现在的山脚这块土地。

    第一排左边大半空着,右边第一个是刺绣坊,再往右第二个是酿酒坊。第二排左边还是空着,右边第一个是私塾,再往右是空地。

    最后勉强算第三排,左边照样没有东西,最最右边,也就是酿酒坊后面,是酿酒坊客舍宿舍。

    花了比买地还多的钱。只建了这些东西,也太惨了吧。

    宣老爹如今已经不问什么钱够不够的问题,在他看来,六女婿自己当家作主绝对没问题。毕竟准看不出来,这些家业都是他挣来的。

    就算他们这些年龄虚长许多岁的人,也没他那个聪明劲。

    更别说宣老爹还知道,这个私塾建好之后,是三女婿过来教书。这要不是照应亲戚,能这么做吗。

    别说三女婿万秀才了,就是他自己,也是靠着纪彬多挣了些钱,原本他是不要这些建房子酬金的。

    可纪彬坚持要给钱,不仅如此,他来这里做活,看着累,但回家都说吃胖了。这不都是每日好吃好喝养的?

    宣老爹他们这次还能住到自己盖的酿酒坊客舍里,纪彬还雇了人做饭照顾,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出来做活的。

    还有五女儿五女婿,偷偷背着他们老两口,来向纪彬跟引娘借钱。好在现在鸡鸭鹅养得都不错,就是每天看着挺辛苦的,可这也有奔头啊。毕竟现在还没过年呢,荆高庄跟纪滦村的人都过去预定,说过年的时候要买。

    好像引娘嫁过来之后,他们一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宣老爹不善言辞,但会干活,有他做的房子,一定会比别人家的还要好。

    按照纪彬的意思,盖好私塾之后,在私熟后面还建客舍,一间一间的客舍,最后能建到酿酒坊客舍附近。

    把这第三排全变成可以居住的房子。

    毕竟纪彬早就发现,空房子建再多也是有人住的!

    等酸果酒开始售卖之后,纪彬总觉得他这里伙计会不够用。而且这些房子还能当仓库用,一举多得。

    不是他钱多得没处花,这是真的有需要才建的!

    事情交给宣老爹之后,纪彬完全放心了,不管是给钱,还是盖房子,宣老爹根本不用别人多讲。一定能办得非常漂亮。

    纪滦村一时间又变得十分热闹。

    刺绣坊不用说,现在里面有十几个绣娘。

    不过好玩的是,大家默契地不去东边的房间,觉得那是技艺高超的人才会去的地方。平时所有人都在西边房间一起做活,好在这一个房间容纳二十多人都不是问题。大家在这谈心刺绣,日子过得也挺快乐。

    倒是李裁缝,黄娘子,高娘子,徐娘子四个,歇了近半个月,这才重新拿起针线。虽然那次挣得多,但也是真的累。

    她们歇的时间还算少,巧晴到现在都没动线呢。

    引娘还担心一件事,那就是她们有的人做了新郎服之后,看不上以后绣品的价格,毕竟价格相差有些远。

    纪彬却让她不用担心。

    大家都是活了二十几年的人,之后纪彬还提醒过此事,让她们放平心态。若因为之前挣得多,看不上现在挣得少,那只能说明她们不适合这份活计。毕竟稍微想想就知道,那么紧急的活,几年也不一定有一次。再说现在刺绣好的人越来越多,要是不合适的话,那也没办法。他们只是东家,用不着事无巨细去劝解。

    就跟清高的万秀才一样,他清高归清高,能做事就行。千人干面,总有些不同的想法。何必强求他们跟自己一致呢。

    纪彬可不会因为万秀才清高就忽视他的才华。

    这些绣娘们也不会因为收入不如新郎服那么高,直接放弃这些活计。样的道理。

    总体来说,来他这,大家收入都是增加了的,这就是好事。刺绣坊其乐融融,都想赶在年关之前多挣些钱呢。

    其实银子挣多了之后,李裁缝对自己的手艺反而没那么藏着掖着了,如今做得虽然不快,没事却在指点身边的人怎么提高绣技。

    但相比酿酒坊的热闹,刺绣坊安静得跟图书馆一样。

    毕竟收酸果的消息传出去,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了啊。

    酸果这东西山上到处都有,摘这东西也不要钱,不过是费些时间体力。可对农家人来说,实力跟体力能换钱,真的求之不得。

    酿酒坊的伙计们,一边要酿酒,还要收果子,实在累得不行。

    好在村里还有许多闲着的婶子伯娘叔父大爷们等等,付钱让他们过来帮忙也是可以的啊。里长已经从刚开始的小气,恨不得不给伙计们开工钱,到现在懂得雇人了,作坊的伙计们还在低声调侃。

    只是不敢在里长跟里长儿子们面前说。可在纪彬这,倒是有些不怕的。

    因为就算调侃纪彬东家,东家也不会生气。

    纪彬好笑道∶"好好干活,回头让婶娘给你们做好吃的。"

    大家立刻高声答是,做事更卖力了。

    包达也在帮着收酸果,不过脸上带笑,明显觉得做得还行。而且家人孩子就在附近,干活更踏实了。

    酿酒坊经过短暂的慌乱,很快恢复秩序,伙计们还在作坊酿酒,只派两个识字识数的过来帮里长记账。

    里长跟包达分了两个桌子,身边跟着帮忙称重的婶娘们。

    来送酸果的人必须排队,不排队就直接送到队尾,若是再过分,那就直接回家。至于想捣乱?

    酿酒坊十几个小伙子,也没人敢捣乱。

    酿酒坊人来人往的,干活的心里高兴,送酸果拿到钱的也高兴。不少人惊讶地看着纪滦村。

    明明这个村子之前跟他们村差不多,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变得让人向往。再看看手里用酸果换来的铜板,若是纪滦村天天都收酸果,那就好了。这些钱够只老母鸡,用来吃肉了。

    家里好久没吃过肉了啊。

    他们这里热闹,第二排正在建私塾的地方也热闹。一桂鞭炮放完,正式动工。盖新房子,在哪都是大喜事。

    而且这盖的还是私塾,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能读书啊,这可是好事。要是私塾盖好之后,他们堰河村的小孩能不能也送过来,上学真的是好事。

    以前他们可能不懂,但看看纪彬,看看引娘。

    引娘的变化大家可都看在眼里,也有人说她是嫁了个好去君才有现在的日子.但她嫁人之后也是上学的,那么聪明漂亮,跟上学也有关系吧?

    一会跟宣老爹一起吃饭,定然要奉承几句,既感谢他带大家做活,也求他帮忙问问,别村的小孩能不能过来上学啊。

    纪彬走在石子路上,为自己荷包隐隐作痛,到处生机勃勃,到处都在花钱。

    正想着,柴力指了指前面。"东家,送炭火的人是不是来了。"

    好家伙,两大车炭火。又要出钱了啊!

    但在出钱跟有炭火的冬天相比,还是出钱吧!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